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监牧使

监牧使

使职名。唐高宗仪凤(676—679)中始置,立四使: 南使有监十五、西使有监十六、北使有监七、东使有监九。其后增置盐州使,有监八; 岚州使,有监三。掌终岁巡按,以功过相除为考课; 其南使、西使各有丞三员、录事一员,北使、盐州使各有丞二员。玄宗开元二十三年(735)废。


官名。唐太府寺所属有国家牧场四十八个,称为牧监。高宗时若干牧监置监牧使一人领之,掌群牧孳课。南监牧使(简称南使)有监十五,西监牧使(简称西使)有监十六,北监牧使(简称北使)有监七,盐州监牧使(简称盐州使)有监八,岚州监牧使(简称岚州使)有监二;此外陇右地区有马坊七,另置陇右三监使以领之。马牛之群置牧长及尉,驽马与良马都登记在籍,良马称左,驽马称右。每年孟秋,监牧使以诸监之籍合为一。以仲秋上报太仆寺。繁殖超过定额有赏,死耗亦按比例折除。岁终监牧使巡按,以功过相除为考课的成绩。安史之乱以后,西北监牧使一般为中官所领,或由边镇节度使、刺使兼领,在淮西、淮南、山南东道等亦置监牧,以本道藩帅领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直仓科

    见“仓科”。

  • 裨将军

    初谓副将,相对主将而言,亦称裨将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“秦大败我军,虏我大将军屈匄、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。”后成为低级将军名号。新莽时赐诸县属令长皆为裨将军。魏晋南北朝位列诸杂号将军之末,魏、晋、宋

  • 爵禄

    爵位和俸禄。《孟子· 万章下》: “周室班爵禄也,如之何?”《庄子·秋水》: “爵禄不足以为勤。”《礼记·祭统》: “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,必赐爵禄于太庙”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士》: “稽士伍而进退其

  • 主书干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九品上。官名。北魏置,九品上,其职不详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
  • 神宫内使监

    官署名。明初内廷宦官衙门。洪武十年(1377)始置,设监令,正五品,丞,从五品,司香奉御,正七品,典簿,从九品,掌太庙等各洒扫、香灯之事。十七年改名神宫监,所设官亦改。

  • 杂造局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工艺制造部门。设于工部及各布政使司。掌造其它同类专业局(如军器局)所不属者。工部所属设大使一人,正九品,副使一人,从九品,进行管理。各布政使司所属设大使一人,从九品,副使一人。官署名。明置

  • 武骑尉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始置。初为武散官八尉之一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朝改置为一转勋官,从七品上。宋承唐制,为十二级勋官末等,从七品。金亦置如宋制。明朝置为武勋,从六品。勋官名,金朝置,

  • 管理三库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设此官,掌库藏出纳等。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管理三库大臣》:“管理三库大臣,满、汉各一人,掌库藏出纳,月会岁要,覈实以闻。其属:档房主事一人,银、缎匹、颜料三库郎中各一人、员外郎各二人、司库五人

  • 辽东煎盐提举司提举

    官名。明朝辽东煎盐提举司之长官。掌辽东食盐之生产、销售事。正七品。

  • 凤邸

    尚书省办公的地方。唐任希古《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》诗:“凤邸搏霄翰,龙池跃海鳞。”见《初学记十一》。帝王即位前的旧居也称凤邸。南朝陈徐陵《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》:“膺龙图以建国,御凤邸以承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