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监军使

监军使

①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诸道方镇置为监军使院长官,以宦官充任,一般任三年,掌“监视刑赏,奏察违谬”,属有副使、判官、小使等,并掌握部分军队。各支郡镇兵,别有品秩较低宦官监临。平时出征,偏将所领军队置监阵。安史乱后,凡有兵马处皆置。在跋扈的方镇,不敢作威作福; 在唐政权直接控制的地方,权力颇大。行军用兵,主将往往为其掣肘。胜则归功于己,败则委过于将帅。昭宗天复三年(903)废。五代后梁、后唐复以宦官监军,明宗天成(926—930)中再废。②官名。西夏景宗建左右厢十二监军司为地方驻军指挥机构,每司置一人,以贵族贵族豪右为之,位副统军下。


官名。五代时后唐设置,派于诸道,掌监护军队。《资治通鉴·后唐纪三》记明宗天成元年(公元926年)“戊戌,李继至凤翔,监军使柴重厚不以符印与之,促令诣阙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内司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后宫女职,典宫内事。《吴光墓志》: “大魏熙平元年(516),岁在丙申,七月丙寅朔,十六日辛巳,皇内司终于天宫。”(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版二六)。

  • 前锋监军

    官名。东晋置。《晋书·钟雅传》: ”苏峻之难,诏雅为前锋监军、假节,领精勇千人以距峻。”参见“监军”。

  • 尚乘局司库

    官名。唐置,见“尚乘局司廪”。

  • 制用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筹拨京协各饷,稽核各项工程领款、一切例支杂支札库、河工海塘岁修款项、路矿邮电本利、福建船厂经费报销及一切官有财产出入事宜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四

  • 河南部

    官 署名。① 明朝户部十二属部之一。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改原民部、度支部、金部、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,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。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,领河南布政司户口、钱粮等事。下分设四科

  • 御前忠佐引见司

    见“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”。

  • 前行

    指吏部、兵部。唐、宋尚书省六部分前行、中行、后行三部,以吏部、兵部为前行。(1)唐代的六部分为三行,吏部与兵部为前行,户部与刑部为中行,礼部与工部为后行。各部官员的升转是按这个顺序,由后行、中行到前行

  • 围场都太师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总领围场事务。下置都管、使、副使等职。

  • 梵像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设于世祖至元十二年(1275),隶诸色人匠总管府。仁宗延祐三年 (1316) 改为提举司。

  • 三司都凭由司

    官署名。宋太宗淳化二年(991)并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三凭由司置,以判都理欠司官兼管。掌在京官物支破之事,凡部支官物,皆覆视其凭由,无虚谬,始盖印签发;支付完毕,再据其数目报有关机构注销。至道二年(9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