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班直

班直

宋朝军队编制名合称。即诸班、诸直。诸班有: 殿前指挥使、内殿直、散员、散指挥、散都头、散祗候、金枪班、东西班、招箭班、散直、钧容直等。诸直有: 御龙直、御龙骨朵子直、御龙弓箭直、御龙弩直等。皆属殿前司。通常选武艺绝伦者充当,为皇帝亲近扈从。或为仪仗队、乐队。


皇帝近卫扈从禁军。五代始置。后唐时有从马直、散员、前直、左右殿直诸名。后晋有西班、内殿直诸名,后周有散员、散指挥使、散都头、内殿直、散祗侯、东西班承旨、大剑直等,统属于殿前司。宋沿后周之制于殿前置诸班直,从禁军中挑选最骁勇者充任,掌宿卫、仪仗、乐队等职守,危急时也参加战斗。其名目繁多,据王曾瑜《宋朝兵制初探》中的统计,属于马军的班直有:殿前指挥使左右二班,内殿直左右四班,川班内殿直(开宝时撤销),散员左右四班,散指挥左右四班,散都头左右二班,散祗候左右二班(仁宗时置),内直左右二班(太宗时改名金枪班),东西班承旨,散直左右四班,钧容直二班(皇帝的乐队),看班外殿直(神宗时撤销),内员僚直(开宝时撤销,太宗时复置,天禧时并入外殿直),茶酒新、旧班(北宋时隶东西班,南宋时单独设置),招箭班(仁宗景祐时隶东西班),属于步军的有御龙诸直,分为簇御马直(分左右二直, 太平兴国时改名簇御龙直),御龙骨朵子直(分左右二直,太平兴国时改名御龙散手直,后又改称御龙骨朵子直),御龙弓箭直(分五直),御龙弩直(分五直)。殿前司马军诸班直的统兵官有都虞候、指挥使、都知、副都知和押班;步军诸班直的统兵官有四直都虞候,每直有都虞候、指挥使、副指挥使、都头、副都头、十将、将虞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兵马使

    官名。唐朝中后期方镇使府军将,总兵权,任甚重,有都知兵马使、左厢兵马使、右厢兵马使、前军兵马使、中军兵马使、后军兵马使、宅内兵马使等名; 肃宗至德 (756—758) 以后,都知兵马使多为藩镇储帅。五

  • 执珪

    爵名。同“执圭”。春秋战国楚置。《吕氏春秋·异宝》:“楚国之法,得五 (伍) 员者,爵执珪,禄百担,金千镒。”1、爵名,东周、秦、汉初有此爵,也称上执珪,也写作“执圭”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楚尝与秦

  • 左武威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即左骁卫大将军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左骁卫大将军。

  • 勇武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列为五德将军之一,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,与智武将军等代旧冠军将军; 普通六年(525) 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五班。陈沿置,改列为五武将军之一,拟四品,

  • 文学主事史

    官名,东汉巴郡太守置,位在文学主事掾下,佐掾掌郡中文学事。参看“文学主事掾”条。

  • 监御曹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监御曹长官,亦省称为监御令。《魏书·于栗碑传》: “车驾征讨,(侍御中散于洛拔)恒在侍卫,擢领监御曹事。从征凉州,既平,赐奴婢四十口,转监御曹令。”孝文帝荐祭文明太皇太后时,监御令陈服笥

  • 承敕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)始置。设令一人,正六品,丞二人,从六品。后改令正七品,丞正八品。十年改令、丞为承敕郎,二人,从七品,并以中书舍人、给事中隶监下。后罢。

  • 甘肃行省

    即“甘肃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
  • 火儿赤

    蒙、元怯薜执事名。又译豁儿赤、忽赤、货鲁直等,蒙古语,意为“佩带箭筒者”,掌佩带弓箭轮值宫廷之侍卫。

  • 通商事务官

    也称商务官,为驻外使馆员,有时由领事兼,有时单设,掌管有关商民和贸易事。如清代驻外使馆有商务委员一人,即属此类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外务部·二等出使大臣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