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见“公府东曹”。
官名,即太乐,秦汉奉常属官有大乐令,大乐丞。东汉明帝永平三年改称大予乐令,掌伎乐人,国家祭祀时掌奏乐。参看“太乐”条。
执事于皇帝、皇后等丧礼之仪仗队员。南朝宋、陈、北魏、唐朝、宋朝置,均选品官子弟担任,为入仕途径之一。南朝宋制,选六品以上子弟为之,人数自二十至六十不等。北魏制,被选挽郎后,可除奉朝请或将军府参军等官。
官场用语。宋朝凡官员被台谏官上疏奏论其罪过并请朝廷贬责,称为遭章。
南朝为 “持节都督府”省称。见《南齐书·张敬儿传》。
学官名。隋有州学,设官之制未详。唐制州学置经学博士,其秩上州从八品下,中州正九品上,下州正九品下。掌以五经教授州学学生。
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七品下。
官名。渤海国左六司仓部次官,位郎中下。
参见“管学大臣”。
官名。南宋孝宗淳熙三年 (1176) 置,为太史局伎术官阶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