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“僧录司”。
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①负责储藏粮食的机构。战国齐等国置。有“左廪”“右廪”之分。《左关釜铭》:“左关釜一节于廪釜。”②廪人省称。
官立学校。北魏孝文帝时西兖州刺史高佑仿郡国太学,于所属县立之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,亦称上京城皇使司。南面京官。掌上京宫城出入禁令。
选拔官吏科目,孝指孝子,廉指廉洁之士。原为二科,汉武帝采纳童仲舒建议,于元光元年 (前134) 初令郡国举孝、廉各一人。其后多混同连称,而为一科,所举也不限于孝者和廉吏。察举孝廉为岁举,郡国每年要向中
官名。清末典礼院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设。一人,奏任。承掌院、副掌院之命总核本署事务。
官名。秦置,属将作少府。西汉因之,执金吾所属又有式道中候,掌车驾出还清道。东汉唯北军置此官。晋朝北军中候也省称中候,详见“北军中候”。唐武则天天授二年(691)始于十二卫及左右千牛卫各置三人,正七品下
官署名。辽南面官。统天圣军,设都指挥使、副使、都监等职。
宰相的尊称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“诏为大丞相,加号元德上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