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枢密

枢密

① 处理政府重大机密事务之官署。《北史·刘洁传》: “洁久在枢密,恃宠自专,帝心稍不平。”时刘洁任尚书令,“枢密”指尚书令治事之所。唐朝中期以后则专指枢密院。参见“枢密院”。② “枢密使”省称。③明朝大都督与大都督府别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停职

    官吏降罚方式之一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规定, 司法官惩戒的第四种为停职。期限为三个月以上、一年以下,并序止俸给。

  • 织营

    太平天国所设诸匠营之一。所辖为织机匠,主织造缎匹。南京本是纺织工业发达的城市,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初,大批的机匠投入织营。当时以钟芳礼督理织营事务,将投营的南京城中机织业工人都编立军伍,分为前后左右中五

  • 定国上公

    官名。新莽耒末更始政权置。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 “悉拜置诸将,以族父良为国三老,王匡为定国上公。”官名,西汉末年更始置。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“更始即帝位……悉拜置诸将,以族父良为国三老,王匡为

  • 难荫

    清朝荫叙制度之一。顺治三年(1646)定制,官员为王事而亡,依应升品级赠衔,并荫一子入监读书。康熙十八(1679)定,殉难官依本衔荫子,不依赠衔。雍正十二年(1734)定,官员因公差而死,依应升品级荫

  • 西部长

    官名。北魏太武帝时置,尚书省西部曹次官,协助尚书管理西部州郡及战事所需之事务。

  • 左屯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左领军府为左屯卫,置一员为长官,正三品,总其府事,并统诸鹰扬府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左威卫大将军。五代后周太祖广顺二年(952)复名左屯卫大将军。宋朝沿置,为环

  • 左神策军统军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四年(798)置,二员,以崇禁卫,从二品。

  • 吏曹都令史

    即“吏部都令史”。

  • 司鞍长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属官。掌服驾。乾隆二十三年 (1758) 设。正六品。四十五年额定三人。所辖有司鞍、司辔等多人。

  • 提举三白渠公事

    官名。北宋置、掌开浚三白渠,以给关中灌溉之事。官名。宋置,掌三白渠之水的蓄积与泄放以给关中灌溉之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