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经邦国科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 属文类科目。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诏举,韩休及第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 属文类科目。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诏举,韩休及第。
北魏时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。详见“勋书”。
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置,四员,正四品下,掌监诸门,检校出入。
官署名。宋初置,掌驾头服御伞扇等物。真宗大中祥符二年(1009),改为尚衣库。
参见“十忠将军”。官名。将军名号,梁设此将军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》。
即“导官丞”。
文书名。清朝敕书之一种。
即“精奇尼哈番”。
①供职之谦词。官吏因怕失职获罪,故称。《汉书·石庆传》: “幸得待罪丞相,疲驽无以辅治。”宋朝宰相、执政于奏章中常自谦言: “待罪政府”。②臣僚等候处分之谓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 “免冠徒跣待罪,天子使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丧祝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。掌理大丧时柩车行进时指挥及防护,卿大夫之丧,掌理有关事务及大小敛、饰棺等事,并掌丧事及亡国的社稷祭祝的祝号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置丧祝中士,正二
章奏程式。汉朝尚书所拟章奏,文中必须有“敢告之”字样乃下。据《汉官典职仪式选用》,尚书言左右丞,敢告之如诏书律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