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文思院

文思院

官署名。五代后梁置,旋改乾文院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复置,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及彩绘装钿等器物,设监官四人,以京朝官、诸司使副、内侍、三班使臣充任。神宗熙宁三年 (1070)定制,以文、武臣各一人为监官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归少府监。南宋初,随少府监归隶工部,置提辖及监官。西夏置,职掌同北宋,以文思使为长官。金朝改置文思署。明朝复称文思院,属工部都水司,主管朝廷舆辇、册宝、法物和各种器服所需金银犀玉、金彩绘素等装饰品之制造和供应事宜,设大使、副使领其事。


唐代宫廷中工艺制造场名。不属少府监,以宦官为文思使。宋沿其制,以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。唐代文思院为内诸司之一,而宋代的文思院则属工部和少府监。到南宋,少府监并入文思院,分上下界,上界造作金银珠玉,下界造作铜铁竹木杂料。明代工部所属有文思院,设大使、副使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文恩院》、《宋史·职官三·工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五·少府监》、《明史·职官四·工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初设置,掌两淮盐政。下辖三分司: 泰州、淮安、通州。设都转运使,从三品,同知,从四品,副使,从五品,皆各一人,判官,从六品,无定员,及经历司经历、知事、各盐课司、盐仓、批验所大使、副使等职。

  • 副通赞官

    官名。清末国子监职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协掌文庙、辟雍典礼事。二人,从八品,咨补。

  • 卫生科

    官署名。①清末海军部军医司所属二科之一。宣统元年(1909)设于筹办海军事务处医务司。二年,改属军医司。同年,随司併入海军部。掌海军之卫生防疫,承办医疗材料的制造购备,经管海军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使用和考

  • 农产检验所

    农矿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农矿部为保持农产物信用及价格,防杜病虫害输入及检定肥料品起见,设立农产物检查所。依照民国十八年(公元1929年)六月公布的《农产检验所检验条例》规定,所内分设四课:第一课,掌

  • 右讲经

    官名。明清僧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释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设,一人,正八品。清康熙十三年 (1674) 定设一人,亦为正八品。依例升迁左讲经,缺出由左觉义升补。

  • 典客馆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掌宾客、少数民族之接待事务,有丞,隶太常卿,流外三品勋位。隋改典客令,隶鸿胪卿。

  • 统计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责任内阁所属机构。宣统三年(1911)四月成立责任内阁,始设。掌统一各部统计事件并其他统计事宜。置局长一人,副局长一人,并佥事、录事等。官署名。民国初置,属国务院。后来,民国十九年,国民政

  • 行人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置。设行人,正九品,左、右行人,从九品。后改行人为司正,左、右行人为左、右司副,另设行人三百四十五人。二十七年后定均以进士充任,升品秩。掌传旨,册封等事。凡颁行诏敕,册

  • 御司马

    官名。战国燕置。君王侍卫长官。《燕王喜鍨铭》: “郾(燕)王喜造御司马鍨”。武官名。战国时燕国置,燕王职戈上有铭文:“郾王职作御司马。”张震泽《燕王职戈考释》说:“戈铭当于‘作’字断句,谓此戈为燕王职

  • 崇玄署令

    官名。即崇玄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