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仪尉
官名。清朝銮仪卫职官。顺治四年(1647)设,正六品。后改从六品。次于治仪正,掌整仪之事。共三十一员,其中满缺十六员、汉缺十五员。宣统元年(1909)因避帝讳改称整宜尉。
官名。清置,属銮仪卫。銮仪卫左右中前后五所、驯象所、旗手卫所属各有整仪尉,协助治仪正共掌整肃仪仗之事。另有五辂管理整仪尉十人,篦头管理整仪尉一人,驾库管理整仪尉二人,棕毯管理整仪尉、亭座管理整仪尉一人。銮驾内外库、银库亦有整仪尉,各掌库事。宣统初改称整宜尉。
官名。清朝銮仪卫职官。顺治四年(1647)设,正六品。后改从六品。次于治仪正,掌整仪之事。共三十一员,其中满缺十六员、汉缺十五员。宣统元年(1909)因避帝讳改称整宜尉。
官名。清置,属銮仪卫。銮仪卫左右中前后五所、驯象所、旗手卫所属各有整仪尉,协助治仪正共掌整肃仪仗之事。另有五辂管理整仪尉十人,篦头管理整仪尉一人,驾库管理整仪尉二人,棕毯管理整仪尉、亭座管理整仪尉一人。銮驾内外库、银库亦有整仪尉,各掌库事。宣统初改称整宜尉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参见“游猎部”。
见“互管佐领”。
官名。明朝建文 (1399—1402) 时改原翰林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而置。成祖即位,复称侍读、侍讲学士。
官署名合称。明初中书省、大都督府及御史台三衙门的合称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视祲中士二人,掌以望气之法而占验吉凶。北周因之置视祲中士,正二命;视祲下士,正一命。属春官府太卜下大夫。
官署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。设尚书一人,右侍郎一人。其属司务厅,司务一人,仪制、祠祭、主客、精膳四司各郎中一人,仪制、司祭二司各置主事一人。所辖有铸印局、教坊司等。职掌同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掌朝司长官,皇帝临朝时,典笔砚,持至御坐,由承御大夫取以进上,并掌纠察非违,肃正朝仪。下设小掌朝上士以佐其职,领掌察上士、司约中士、司盟中士、职金中士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掌积庆宫契丹军民之事。置都部署、副部署、判官等职。
官名。即“太仓令”。官名。唐朝等置,从七品下,掌廪藏之事。其属有丞、监事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》。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国防部长,掌理关于国防物资的筹划与征购。设司长(中将或同等官)、副司长(少将或同等官)各一人。司内分设计划、生产、审核三组,组长为少将或同等官,组员为上尉至上校级军官或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