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执法

执法

官名。①春秋战国执行法令之官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 齐威王置酒后宫,淳于髡曰: “饮酒大王之前,执法在旁,御史在后,髡恐惧俯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醉矣!”② 即“御史”。新莽始建国元年 (后9)改名,东汉复故。③三国吴置中、左、右执法各一人,掌平决诸官奏事。十六国后赵置大执法总掌朝政,宫门小执法掌谏议,又有左右执法郎、执法御掾等。


1、官名,战国时齐、秦等国置,掌执行法令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威王大说(悦),置酒后宫,召髡赐之酒……髡曰:赐酒大王之前,执法在傍,御史在后,髡恐惧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醉矣。”

2、泛指执政官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·秦攻魏急》:“秦自四境之内,执法以下至于长輓者。”注:“执政之臣。”

3、即御史。王莽改御史曰执法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《七国考·秦职官》:“执法,殿中法官。”

4、官名,三国吴置,分左、中、右三执法,掌平决官吏奏事。

5、官名,十六国后赵置大执法,总掌朝政;置宫门小执法,掌建议;除此之外,还有左右执法郎、执法御掾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法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设军法司,南京临时政府于陆军部设军法局,以局长为主官。局由分庶务,卫生两科。北洋政府时期复称“军法司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干当皇城司

    官名。北宋皇城司置勾当官若干人,以诸司使副、内侍都知推班充任。南宋避高宗名讳,改称干当官。

  • 掌仪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掌仪司主官。额设二人。掌司事。

  • 太安人

    命妇名号。明、清置。以封正、从六品官员之母。

  • 台谏

    官名别称。又称“台谏官”。唐、宋为御史台与谏官的合称。明沿指御史及给事中。称御史为台官,给事中为谏官,因其均有纠察、逮言之责,故称。指御史和谏官。台指御史台,其官有侍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监察侍御史,掌纠

  • 归命侯

    爵名。西晋置,专授给被征服政权的统治者,灭吴后,封孙皓为归命侯。北齐亦置,从五品。

  • 帝姬

    命妇封号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三年(1113),以公主改称,长公主为长帝姬,大长公主为大长帝姬。南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,复旧称。封号名。宋徽宗政和三年,因蔡京建议,仿照周朝王姬称例,改公主(皇帝的女儿

  • 文官普通惩戒委员会

    惩戒机关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始置,为临时机构,必要时在中央或各省设立,议决关于委任官的惩戒。次年一月二十日公布《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令》,改为常设机构。设委员长一人,由各官署长官兼任

  • 天驷监

    宋朝养马机构。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,置于开封景阳门外,左、右各二监,每监设监官一人。真宗咸平三年 (1000) 隶群牧司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 并为左、右两监。元丰 (1078—1085)

  • 司天水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天王府置,属朝内典官。员额六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参见“典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