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工部员外郎

工部员外郎

官名。①工部所属头司次官。隋文帝开皇六年 (586) 置。掌城池土木工程之事。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名起部承务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 复旧名。置一人,从六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司平员外郎,咸亨元年 (670) 复旧名。玄宗天宝十一载 (752),改冬官员外郎,肃宗至德二载(757) 复旧名。五代沿置。②工部佐贰官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置。元丰改制前曾置为六品寄禄官,改制后改正七品,始参掌制作、营缮、计置、采伐材物等事,皆按程式以授有司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(1129) 并兼虞部员外郎职。孝宗隆兴元年(1163)兼领屯田之事。辽南面官亦置,职掌不详。金朝置,一人,从六品。完颜亮天德三年 (1151) 增二人,宣宗贞祐五年 (1217) 兼覆实习官。元朝沿置。明初亦置,位尚书、侍郎、郎中下,协掌部务,一人,正六品。清朝入关前曾置工部理事官、副理事官等。入关后于顺治元年 (1644) 改原工部副理事官置,正四品。后改置为各清吏司及各库长官。③辽、明、清诸朝工部诸司员外郎的泛称。


官名。自唐以后,历代多设此官。与郎中共同掌管城池土木等工程;“凡制作、营缮、计置、采伐材物,按程式以授有司,则参掌之。”参看“工部尚书”、“工部郎中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磨勘司司令

    官名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)置为磨勘司长官,凡刑名、钱粮,有冤滥隐匿者,稽其功过以奏闻于皇帝。初置一人,七年增设一人。十年革。十四年复置,一人。二十年复罢。

  • 提举帐司

    即“提举帐勾磨勘司”。

  • 辅正

    官名,三国吴置,掌辅佐太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登传》:“黄龙元年,权称尊号,立为皇太子,以(诸葛)恪为左辅,(张)休为右弼,(顾)谭为辅正。”

  • 门下功曹

    官名,汉置,为郡国佐吏,为曹掾史之一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皆置诸曹掾史。本注曰:诸曹略如公府曹,无东西曹。有功曹史,主选署功劳。”《后汉书·舆服上》:“公卿以下至县三百石长导从,置门下五吏,贼

  • 王家

    帝王之家,泛指朝廷国家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王季其勤王家。”疏:“王季修古公之道,诸侯顺之,是能缵统大王之业,勤立王家之基本也。”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又多拓林苑,禁同王家,西至弘农,东界荥阳,南极鲁阳

  • 德教学士

    官名。南朝陈置,为文学侍从。《陈书·顾从典传》: “丁父忧去职,寻起为德教学士”。

  • 办式

    西夏职官封号。授与中品官,称为文武孝种恭敬东南姓关上支界。

  • 狱典

    官名。见“司狱司”。

  • 郡邸丞

    官名。秦置,属典客。入汉因之,初属少府,中属中尉,后属大鸿胪。为郡邸长副贰,主诸郡设在京师之郡邸。东汉省,但令郎治之。官名,汉置,为郡邸长之副,佐长掌诸郡在京师之邸。参看“郡邸长”条。

  • 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,简称大同侍卫。武宗至大元年(1308)由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改立。仁宗延祐元年(1314),改为中都威卫使司,隶徽政院。参见“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