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将作监

将作监

①官名。北魏将作大匠属官。《魏书·屈垣传》:“迁将作监,统京师诸署。”②官署名。隋文帝开皇二十年(600) 由将作寺改名,设将作大监(大匠、大令) 、将作少监(副监、少匠、少令)为长贰,丞为佐贰官,领左、右校及甄官署。掌营缮宫室宗庙城门东宫王府诸中央官署及京都其他土木工程。宫外营缮及重大工程须奉皇帝制敕,小事奉省符即可。唐朝增领中校署及百工、就谷、库谷、斜谷、太阳、伊阳诸监。其长贰或称将作大匠、少匠,或称将作大监、少监,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 定名为将作大监、少监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曾改名缮工监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 又改营缮监,中宗神龙元年(705) 复旧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土木修缮之职归三司修造案,本监仅掌祠祀供省牲牌、镇石、炷香、盥手、焚版币等事,置判监事一人,以朝官以上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后,恢复职掌,主管城壁、宫室、桥梁、道路、舟车营缮修造之事,出纳籍帐,上于工部。设监、少监为长贰,有丞、主簿等佐官,领修内司、 东西八作司、 竹木务、 事材场、 麦��场、 窑务、丹粉所、作坊物料库第三界、退材场、帘箔场。徽宗宣和五年(1123),罢营缮所归之。南宋初并归工部,高宗绍兴三年(1133)复置,设丞主持,十一年设长贰官。孝宗隆兴(1163—1164)初,宫室无所营缮,职务简省,百工器用属工部所辖文思院,本监唯置丞,乾道(1165—1173)以后,营缮之职多由府尹、畿漕分任,本监长贰丞簿并置,用以安置久任台省官及郡邑有声望者,号为储才之地。辽朝为南面官署。元有“将作院”,掌宫廷服用、饰物制作,营缮之职则归工部。元末朱元璋曾置“将作司”,明初亦并工部。③官名。隋、唐为将作大监的省称。宋朝置为将作监长官。初为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始为职事官,从四品。辽亦置。参见②。


官署名。隋改将作寺为将作监,掌营建等。统左右校及甄官署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唐宋辽皆沿其制。唐代将作监,设监一人,从三品,少监二人,从四品下。掌土木工匠之政,总左校、右校、中校、甄官等署,百工等监。左校署掌梓匠之事;右校署掌版筑,涂泥、丹垩、匽厕之事;中校署掌供舟车、兵械、杂器;甄官署掌琢石、陶土等;百工等掌采伐木材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功论郎

    参见“功论郎”。

  • 地租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朝礼部所属之办事机构。由堂官酌委所属司员管理,二年一更代,无定员。掌收本部四百余顷田亩地租,以为添补养廉之用。所征钱币转输养廉处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典礼院。

  • 厅子都

    唐末藩镇的牙兵。为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所置,备帐前宿卫。其军士均选富家有材武者为之。

  • 尚书左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唐朝武则天永昌元年(689)置,员一人,从六品。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省,二年又置。协助郎中处理都司政务。北宋前期,用为文臣寄禄官,六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复为职事官,

  • 编敕

    宋朝法令文书名。即长期适用的敕文汇编成册者。如《太平兴国编敕》、《咸平编敕》、《天圣编敕》。其中,除诏敕正文外,常附有看详、申明、指挥、赦书、德音等。与律并行,且有优先适用效力。

  • 障候

    官名,汉置,掌巡防守候障塞。《汉书·孙宝传》:“上乃顺指下宝狱,尚书仆射唐林争之,上以林朋党比周,左迁敦煌鱼泽障候。”

  • 祠祀

    官名,汉置,即太祝、庙祝,掌祭祀时读祝词和迎送神等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:“奉常,秦官,掌宗庙礼仪。有丞。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,属官有太乐、太祝、太宰、太史、太卜、太医六令丞……景帝中六年更名太

  • 员外

    ① 官制用语。指定员即正员以外之官。如南北朝之员外散骑常侍、员外散骑侍郎。隋朝因之。唐武则天时置二千余人,皆用势宗亲戚,给俸禄,使厘务,至有与正员争事相殹者。后罢员外官厘务。②南诏官,位大军将下,犹唐

  • 红本

    ① 明朝宦官刘瑾专权之时,凡官员章疏必先具红揭投刘瑾,号红本; 然后交通政司,号白本。②明清专指用红笔批过皇帝处理意见的臣僚奏章。清制,内外题本经内阁票拟、皇帝裁决后,仍发回内阁,用红笔将皇帝选定之票

  • 辟司徒

    官名。同“壁司徙”。春秋时齐国置。军吏。详“壁司徒”。武官名。春秋时齐国设置,见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。集解:“辟司徒,主垒壁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