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察廉

察廉

“察举廉吏”的省称,为察举清官廉吏的方式之一,汉及六朝皆有此制。《汉书·循吏传·黄霸》:“冯翊以霸入财为官,不署右职,使领郡钱谷计。簿书正,以廉称,察补河东均输长,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。”


汉代一种由考课转变而来的察举科目,又称廉选。在武帝元光元年(公元前134年)初令郡国举孝廉之前,察廉是奉诏荐举廉吏而给予“劳赐”,是长官对于属吏的一种考课。察举孝廉制度实行之后,郡国察吏与举孝廉曾一度相互混同。黄龙元年(公元前49年)宣帝下诏规定六百石以上之吏不得再被举为廉吏,这是对察廉范围的一种限制。东汉时察廉已成为与举孝廉并行的一种察举官吏的岁举常科。其制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一》注引《汉官目录》所说:“建武十二年(公元36年)八月乙未诏书,三公举茂才各一人,廉吏各二人;光禄岁举茂才四行各一人,察廉吏三人;中二千石岁察廉吏名一人;廷尉、大司农各二人;将兵将军岁察廉吏各二人。”察举后的任用,一般比茂材要低,而与孝廉相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史次大夫

    “小内史下大夫”的别称。

  • 左军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末置,西魏沿置。为左军统帅。《魏书·出帝平阳王记》: “以使持节、侍中、大司马、开府、司州牧、广陵王 (元) 欣为左军大都督。”

  • 圉牧司使

    官名。金兴定二年(公元1218年)置于外路,掌畜牧事务。设官有使,正七品,副使正八品;判官,正九品。

  • 曹掾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吏部置,分属考功司,掌曹掾官考课之事,由考功郎官领之。

  • 差使剩员所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熙宁(1068—1077)中置,掌拘辖诸军剩员,以供宣借役使。初以提点仓草场官勾当,后命步军司兼领。哲宗元符元年(1098),置为步军司差使剩员所,以文臣升朝官二人管勾,隶兵部。

  • 镇右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,为八镇将军之一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,止授予在京师任职之官。普通六年(525) 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。陈拟二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武官名。梁

  • 司羊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。隶太仆寺,掌牧养诸羊事务。设令、丞。领特羊、牸羊局。

  • 河南府推官

    见“河南府”。

  • 郊社斋郎

    见“斋郎”。

  • 多田

    官名。殷朝置。武官。主征伐、田猎及驻防。《甲骨文合集》第二七八九三片: “以多田伐又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