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宰士

宰士

宰相僚属的尊称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“今丞相宣请遣掾吏,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,甚悖逆顺之理。”颜师古注:“谓丞相掾史为宰士者,言其宰相之属属官,而位为士也。”


1、言其为官,而位为士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宰,士也。”注:“天子上士。”

2、宰相的属官,而位为士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今丞相(薛)宣请遣掾史,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。”注:“宰士者,言其宰相之属官而位为士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荫叙

    明清荫子为官之制。明洪武(1368—1398)年间初行,后渐成定制。凡官三品京堂以上者,皆得蒙恩荫子为官。荫子必须年满二十五岁,能通五经四书大义者,首荫嫡长子孙、次及旁支。受荫之前必须于原籍所在之布政

  • 锦衣卫左所指挥使

    官名。明置,见“锦衣卫中所指挥使”。

  • 某兵马副部署

    武官名。见“诸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第一不领人酋长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原称第一不领民酋长,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。视四品。

  • 佥徽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徽政院的佐官。见“徽政院”。

  • 左右金吾卫

    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。隋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改左右武候府为左右候卫,唐沿置,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为左右金吾卫。有上将军各一人,大将军各一人,将军各二人。掌宫中、京城巡警,烽候、道路、水草之宜

  • 散员士

    官名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(493)十二月置,申景义曾任之。十七年定为从六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
  • 隆禧院

    见“隆禧总管府”。

  • 总编纂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始置于礼制馆,员额一人,后改称总纂;民国八年(公元1919年)于国史馆亦设总编纂一人。

  • 南武库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分“武库令”置,为南武库署长官。梁一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