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宰人

宰人

官名。周朝置。① 冢宰属吏。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“命宰人出礼书。”杜预注: “宰人,冢宰之属。”《国语·晋语九》: “及臣之长也, 端委��带以随宰人。”韦昭注: “宰,宰官也。”② 膳宰,掌饮食。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:“晋灵公无道”,“使宰人臑熊蹯不熟,杀之。”《庄子·说剑》:“王乃牵而上殿,宰人上食。”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宰臣上炙而使绕之,文公召宰人而谯之。”③ 近侍之臣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: “晏子入,听宰人具盥,御者具中。”


官名。1、冢宰之属。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:“命宰人出礼书。”注:“宰人,冢宰之属。”

2、宰官,泛指官员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及臣之长也,端委鞸带,以随宰人。”注:“宰人,宰官也。”参看“宰官”条。

3、掌管伙食的官。《庄子·说剑》:“王乃牵衣而上殿,宰人上食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请代王,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乃从者。行斟,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京留司御史台

    官署名。北宋陪都西京(今河南洛阳)、南京(今河南商丘)、北京(今河北大名)三留守司各置留司御史台,各设管勾台事一人,以朝官充任。掌拜表行香,纠举违失。官署名。宋置,掌拜表行香,纠举违失。设管勾台事各一

  • 生辰使

    见“贺生辰国信使”。

  • 司阶

    官名。唐武则天天授二年 (691) 始于诸卫及北衙六军置,员各二人,正六品上,为四色官之一;东宫六率各一人,从六品上。宋初仅存空名未尝除授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废。武官名。唐置,见“

  • 大都生料库提点

    官名。元至元十一年(公元1274年)置生料野物库,隶尚食局,二十年(公元1283年)拟内藏库例,改为大都生料库,隶尚食局,定秩为从五品。设提点二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二人,副使三人。

  • 破白

    宋铨选之制,凡选人初次获得保举状,称为破白。

  • 鸿胪寺少卿

    见“鸿胪少卿”。官名,为鸿胪寺卿之贰,即副卿、副长官。详见“鸿胪寺”条。

  •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世祖至元二十九年(1292),在武昌路复置监司,称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,监治武昌、岳州、常德、兴国、靖州等路,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。

  • 司常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旌旗之政令。《周礼·春官》:“司常,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二人,史二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九旗之物名,各有属,以待国事”,“及国之大阅、赞司马,颁旗物”,

  • 小驭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大驭司次官,佐大驭中大夫掌皇帝出行的车辆及道路的管理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成为大驭司长官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,仍

  • 号头官

    官名。明朝京营置。永乐二十二年(1424)京军三大营各于提督内臣、武臣之下设掌号头官二人。由兵部于都指挥、指挥内推选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 于三大营分设大号头官一人,由兵部推选; 监枪号头官一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