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宣威将军

宣威将军

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杂号将军。晋及南朝宋废置不常。北朝北魏、北周亦置。魏、晋、宋八品(一说魏五品)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定为六品上,北周正四命。隋初置为散号将军,正八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罢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复置,为从四品上武散官。宋初因之。神宗元丰五年(1082),罢武散官,唯蕃兵、蕃官仍带。金、元为武散官三十四阶第十四阶。金正五品中。正元四品,宣授。明沿置,为正四品武官升授散官之称号。


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帅兵征伐。其后,晋和南朝宋时置时废,八品;北魏置,六品上;北周置,正四命;隋初为散号将军,正八品上,炀帝废;唐高祖复置,为武散官,从四品上;宋初沿唐制,神宗时罢。金、元、明三朝也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鹰坊使

    官名。辽置,为鹰坊的主官。见“鹰坊”。

  • 外辅

    宰相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德郭皇后》:“帝王之治天下,不惟外辅,亦有内助,治乱所由,盛衰从之。”

  • 行人令丞

    官名。秦置典客属官有行人。汉初沿置典客,景帝时更名大行令,所属有行人令及丞。武帝时改大行令为大鸿胪,行人令改称大行令,为大鸿胪的属官。其职掌与大鸿胪基本相同,只是所掌管的事有轻重之别。《汉书》颜师古注

  • 摄行

    官制用语。“摄行”,也写作“行摄”,即代理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帝尧老,命舜摄行天子之政。”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由大司寇行摄相事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朕深思厥意,云‘为皇帝者’,乃摄行皇帝之事也

  • 郡军府主簿

    官名。晋始置,见《世说新语·企羡篇》注引王羲之《临河序》,与郡主簿为两职,与州军府同。南朝沿置,《宋书·刘穆之传》记江为建武将军、琅邪内史,以穆之为军府主簿。《梁书·止足·陶季直传》记

  • 蒙古宣慰使

    官名。民国十一年(公元1922年)十月北洋政府设置,直属大总统。蒙古宣慰使得设置行署办公,设参议六人,由宣慰使聘任;秘书长一人,秘书二至四人,随员六至十人,均由宣慰使派充。

  • ① 泛指官信。《太平御览·文部·启》: “服虔《通俗文》曰: ‘官信曰启’。”②专指密奏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 “涛再居选职有十余年,每一官缺,辄启拟数人,诏旨有所向,然后显奏,以帝意所欲为先”,“涛所

  • 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

    国民党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直属机关。依照《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组织大纲》的规定,本会设置的目的是“考察核定设计方案之实施进度,并执行党政机关工作经费人事之考核。”其具体的职掌有:一、中央及各省党务机关工

  • 文渊阁直阁事

    官名。清朝文渊阁之职官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设。共满、汉六人,以科甲出身之内阁学士、詹事、少詹事、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兼充。掌文渊阁书籍之典守厘缉。官名。清置,为文渊阁官员,定制六人,掌整理,按

  • 右神策军统军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四年(798)置二员,以崇禁卫,从二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