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孝廉

孝廉

选拔官吏科目,孝指孝子,廉指廉洁之士。原为二科,汉武帝采纳童仲舒建议,于元光元年 (前134) 初令郡国举孝、廉各一人。其后多混同连称,而为一科,所举也不限于孝者和廉吏。察举孝廉为岁举,郡国每年要向中央推举一至二人。被举者大都先除受郎中。东汉顺帝时,左雄奏请郡国孝廉年不满四十,不得察举,皆先诣公府课试,以观其能。其后遂为制度,为汉朝仕进主要途径之一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令郡国口满十万者举孝廉一人,其有秀异,不拘户口。三年,又令举廉不限年齿,老幼皆可。蜀、吴亦由郡举孝廉。晋沿魏制,尚书郎缺,从孝廉中补,须经策试,合格者补令、长。东晋以来,大郡岁各举二人,郡国仍举一人。十六国、南北朝沿之,地位不及秀才、国子生。时察举权归州郡中正,依九品官人之法,所举皆世家豪族子弟,无须策试。隋唐只有秀才之科,无孝廉之举。至明朝,为荐举之一种,亦用称乡试合格者。清朝亦然。


1、汉朝选拔举荐人才的项目之一。孝指孝悌。儿子孝敬父母称“孝”,弟弟尊敬哥哥称“悌”。廉指廉洁的官吏。汉制规定,每年郡国从所属吏民中推举孝、廉各一人。到东汉,合孝廉为一,郡国每年从二十万人中推举孝廉一人,边远郡县从十万人中推举一人。所举孝廉,朝廷多任之为“”。

2、明清两朝“举人”也称“孝廉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局长

    官名。清末内阁所属制诰、叙官、统计、印铸四局,军咨府所辖测地、军事官报二局,以及邮传部所辖邮政、电政总局之长官。主管各局事。三、四、五品不等。(1)吏员名。宋殿中省尚药局置,掌检点文字。(2)官名。南

  • 大督护

    官名。东汉末董卓置,为军中统帅,任陈郡太守胡轸为之,统吕布等步骑五千迎战孙坚。东晋成帝咸和(326—334)初,苏峻反,会稽内史王舒、吴兴内史虞潭等檄顾众为五郡大督护,统诸义军讨峻。

  • 玉府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玉府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閤宜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给事局,办理中宫事务。员额二十人,职同宫闱局内直。

  • 左牧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掌宫廷用马,属太仆卿。

  • 县兼理司法行政长官

    自战国实行郡县制度起,县的行政长官自来都兼理司法,一县钱粮的收入和审案的好坏,是衡量一个县行政长官的政绩的主要标志。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,根治了为河伯娶妇的陋习,就是巧妙地行使了县令的审判权。自汉至南北

  • 武举

    ①科目名。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。始见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(702),有长垛、马射、步射、平射、筒射,又有马枪、翘关、负重、身材等选。至明成化十四年(1478)始成定制。悉视文科之例,分三场考试,第一

  • 石库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将作大匠,有丞。东汉省。官名,汉置,属将作大匠(又名将作少府),掌建筑用石的保管等,有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

  • 秉仪

    官名。金朝皇后位下女官。掌左右给事、宣传启奏、经籍纸笔之事。设一员,秩正八品。女官名,金朝置。为皇后属官,九品,掌左右给事、宣传启奏、经籍纸笔之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
  • 事务厅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于临时法院、将军府、礼制馆、军政府军事部等机构,相当于秘书厅或总务厅,办理秘书事务或机关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