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仆寺

太仆寺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中央行政机构九寺之一,为管理宫廷车马、全国畜牧业的事务机构。政令仰承尚书省殿中尚书所辖驾部曹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一员,辖骅骝,左、右龙,左、右牝,驼牛,司羊,乘黄,车府诸署,领司讼、典腊、出入三局。历朝沿置。隋、唐、五代政令仰承尚书省兵部驾部司,设卿一员、少卿二员为长贰,属官有丞、主簿、录事、兽医博士等。隋初辖骅骝、乘黄、龙厩、车府、典牧、牛羊诸署,炀帝以骅骝改隶殿内省尚乘局,又罢牛羊署,增置主乘、司库、司廪官。唐朝辖乘黄、典厩(龙厩)、典牧、车府四署,领各州诸牧监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驭寺,咸亨元年(670)复旧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仆寺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后其职权渐归监牧使、闲厩使、飞龙使。北宋前期其职分隶群牧司、骐骥院诸坊监,本寺唯管理皇帝五辂及属车、后妃王公车辂、供应祭祀所需羊只,卿、少卿皆为寄禄官,置判寺事一人管理本寺,以朝官以上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始掌车辂、厩牧之政,管理全国马政。岁末钩覆帐籍,上报兵部驾部司。哲宗元祐二年(1087)诏令其马政事务直达枢密院,不经驾部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诏令复依旧制不治外事,仍归驾部。设卿、少卿为长贰,丞一员助理本寺事务。辖五案十二局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省并兵部驾部司。辽朝南面官署有之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罢卫尉院,复置,掌牧养系官马匹、供给宫廷用马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二员。二十五年起隶中书省,置提调官二员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改名“太仆院”,武宗至大四年(1311)复旧。明太祖洪武六年(1373)改滁州群牧监为太仆寺,设卿、少卿、丞。后又于山西、北平(京)、陕西、甘肃、辽东等地分置行太仆寺,各设卿、少卿、丞。成祖定都北京后,改滁州之太仆寺为南京太仆寺,以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,辖主簿厅、常盈库,管理京卫、畿内及山东、河南诸牧监、群、府州县之马政,诸行太仆寺分管各边卫所营堡之马政,皆听命于兵部。诸行太仆寺长官亦按治所管辖卫所镇抚首领官吏。时别有“苑马寺”,分掌各地马政,宫廷用马则由宦官所掌“御马监”管理。清初附于兵部武库司,雍正三年(1725)始建署,专掌两翼牧场之马政。设卿、少卿满汉各一员,辖左、右司及主簿厅。定期稽查寺属牧场马匹,并报兵部查核。宫廷用马归内务府上驷院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省并陆军部。
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太仆寺,掌管舆马和牧畜。其长官称卿。自隋以后,历代皆置,清末始废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仆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宫

    ① 尚书台(省)别称。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:“建初(76—84)初,为尚书令”,“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,皆著之南宫,以为故事”。《全唐诗》卷三八五张籍《新除水曹郎答白舍人见贺》: “年过五十到南宫,章句

  • 戟楯虎贲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为皇帝的侍从武官,属戟楯虎贲将军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六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
  • 著帐郎君节度使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著帐郎君院长官。官名。辽置,见“著帐郎君院”。

  • 直事小史

    官名,为郡县小吏,汉置,掌杂务,随事所遣,有固定职事者称直(值)事小史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、干,主文书。”注:“《汉官》曰:干、小史二百三十一人。”

  • 太阴监副监

    官名。唐朝将作监所领太阴监次官,置一员,从七品下。

  • 专操管带

    官名。清朝神机营所辖二十五营之长官,额设二十四人。掌管分辖营众训练之事。

  • 武略骑尉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正六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绿营者正六品封昭信校尉,乾隆二十年(1755)改武信郎; 属八旗者正六品封承德郎。三十二年,统一为武信郎。五十一年,改此称,遂成定制。官名。清代官制,武阶正

  • 太子亲卫郎将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左、右卫率府亲府次官。详见“亲府右郎将②”、“亲府左郎将②”。

  • 伴讲

    官名。明朝王府三伴之一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增置,一人,从九品。与伴读、伴书合为王府三伴。诸王待如宾师。成祖即位,革。

  • 土通判

    官名。明清土官名号之一。文职。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省设有,设于府或土府内。正六品。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,受地方长官约束。世袭,其承袭事隶吏部。详“土官”。文职土官名。清制,四川省置二人:石砫厅属一人,杂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