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天王府

天王府

太平天国的元首府。太平天国前期以天王为国家元首,以军师执掌政务,实行军师负责制。天王府仅仅是元首府,不是国家政务中心。故天王府的官员多为天王的侍卫、仪制和服侍饮食起居之宫。其编制如下:侍臣,主服侍天王生活起居,由童子充任,共四十八人。左右史,掌记天王言行,共四人。掌朝议,掌议定礼乐,共二人。通赞,掌朝会时传达天王言语,共八人。引赞,掌朝会赞礼,共八人。掌朝门,左右各二,共四人。月将侍卫,分伸后、大吉、功曹、太冲、天罡、太乙、胜光、小吉、传送、从魁、河魁、登明诸侍卫,各有正副,共二十四人。节气侍卫,以二十四节气命名,如立春侍卫、雨水侍卫等,又各分正副,共四十二人。典天舆长,主管天王乘舆,正副各一,共二人。朝内典官,掌典领各务:典天舆一千人,典天马一百人,典天乐三百人,典天锣四十八人,典天袍三十人,典天炮三十人,典天更六人,司天水六人,典天厨二人,典天鱼一人,典天柴二人。天王府属官总计一千六百七十三人。东王杨秀清死后,天王曾自任军师,后来又在天王府设立六部处理政务,天王府始为国家政务中心。天王府的六部称为朝内六部,为了与前期东、北、翼三王府的六部尚书有所区别,朝内六部的主官不称尚书而只称官。以天官、地官、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定名,各分正、又正、副、又副,共二十四人,均加殿前二字,如殿前吏部正天官、殿前户部副地官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书右丞

    官名。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1)置,属中书省,与中书左丞同号“左右辖”,协助宰相裁成庶务,位居执政。正二品。初员数不定,至文宗至顺元年(1330)定置一员。行中书省亦置,员数、品级同中书省。明初沿置,

  • 太子三内职

    内命妇位号。南朝齐以良娣、保林、才人合称太子三内职,为太子之妾。良娣比开国侯,保林比五等侯,才人比驸马都尉。

  • 海军部教务局

    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见“军学司”。

  • 全国烟酒公卖局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属财政部。依照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五月三十日公布的《全国烟酒公卖局暂行章程》和《全国烟酒公卖暂行章程》的规定,全国烟酒公卖局管理全国烟酒公卖事务。设总办、会办各一人,局内置

  • 礼部仪部员外郎

    官名。见“礼部仪部”条。

  • 治礼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为春官府典命中大夫属官。北周沿置,后改典命为大司礼,遂隶大司礼,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礼为礼部,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。员一人,正一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内阁批本处

   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。又称红本房,设于大内。掌呈递本章及题本批红。

  • 三司发运案

   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,为度支八案之一。掌汴河广济蔡河漕运、桥梁、折斛、三税。

  • 登仕郎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以后改常从郎为之,正九品,掌出使。唐朝置为文散官,正九品下。宋初沿唐制,神宗元丰三年(1080)废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又置为选人新寄禄官,取代旧寄禄官试衔知县、知录

  • 律学正

    官名。北宋神宗熙宁六年(1073)置,正九品,掌举行学规。凡诸生违规矩,施以五等之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