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明园总管事务大臣
官名。清康熙四十八年(公元1709年)在北京西直门外海淀建圆明园以赐雍亲王,雍亲王即位为雍正帝后,续有增修,包括圆明园、万春园与长春园,故又称圆明三园。主官为总管事务大臣,无固定员额。所属有郎中、主事、苑丞、苑副、笔帖式、库长、库守等。掌稽查门禁、办理岁修工程及保管陈设、器皿等事。圆明园毁于八国联军之役,同治年间曾议重修,因财力不足没有修成。
官名。清康熙四十八年(公元1709年)在北京西直门外海淀建圆明园以赐雍亲王,雍亲王即位为雍正帝后,续有增修,包括圆明园、万春园与长春园,故又称圆明三园。主官为总管事务大臣,无固定员额。所属有郎中、主事、苑丞、苑副、笔帖式、库长、库守等。掌稽查门禁、办理岁修工程及保管陈设、器皿等事。圆明园毁于八国联军之役,同治年间曾议重修,因财力不足没有修成。
参见“皇史宬”。
官场用语。宋朝凡官员被台谏官上疏奏论其罪过并请朝廷贬责,称为遭章。
即“安徽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见“十光将军”。
官署名。辽于五京均置都总管府,属南面京官。有都总管以掌本道军事,兼知本京府事;称为某京都总管、知某府事,以同知府事佐之。
官名。宋朝讲议司、修政局、实录院皆置,在本部门负责检验故事,进行研究。
先例、前代之典章制度。后世以此为成例,作为处理政事和审判案件的依据和参考。
宫廷医官名。晋朝置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咸宁四年(278)“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”。铜印墨绶,地位与太医令相当。参见《宋书·礼志五》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场人置,掌国家林木果圃的管理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属官,正一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场人”。
官名。蒙古语,意为“督查者”,掌马驼草料供应分配,秩正三品。元武宗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