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团结兵

团结兵

唐代一种介于府兵与募兵之间的兵。始置年代不详,武则天时开始广泛设置于山东近边诸州与河南河北地区。开元八年(公元720年)又扩展到关内道,由朝廷于两京及诸州拣取,其制如《唐六典·尚书兵部》“兵部尚书”条所说:“凡关内团结兵,京兆府六千三百二十七人,同州六千七百三十六人,华州五千二百二十三人,州二千七百三十五人。选丁户殷赡、身材强壮者充之,免其征赋,仍许在家习弓矢,每年差使,依时就试”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四十》记代宗时“定诸州兵”,明令规定:“差点土人,春夏归农、秋冬追集、给身粮酱菜者,谓之‘团结’。”团结兵与府兵相似之处在于差点殷赡强壮的土人充当,基本上不离乡土,有时间从事生产;与府兵相异之处在于不需自备戎具、资粮,而是官给身粮、酱菜,带有雇佣性质。此种团结兵后来广泛设于诸州,以团练使、都团练使统领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侯氏

    即五等爵的侯爵。王莽以公氏作牧,侯氏作卒正,伯氏作连率,子氏作属令,男氏作属长,无爵者为尹。参看“侯”条。

  • 东都苑西面监

    ① 官署名。唐高宗显庆二年(657)改食货监置,置监、副监各一员,丞二员,掌本苑完葺苑面、宫馆、园池与种莳、蕃养六畜之事。②官名。唐朝东都苑西面监长官,从六品下。

  • 尊号

    君主时代,臣下以尊崇的名号进于皇帝,或嗣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,后为皇太后、太皇太后等,均谓之上尊号。

  • 殿中寺少令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官,殿中寺次官。

  • 附真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贵人作食人为附真。”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。

  • 轻重九府

    官署名合称,周置,即九个掌财货的官署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其后齐中衰,管子修之,设轻重九府。”注:“《正义》:《管子》云‘轻重’谓钱也。夫治民有轻重之法,周有大府、玉府、内府、外府、泉府、天府、职内

  • 掌醢署令

    官名。即掌醢令。官名。明置,为掌醢署长官,掌供油盐酱醋等,从六品;其佐官有丞一人,从七品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·光禄寺》。

  • 宗人府府丞

    官名。清朝宗人府之职官。掌核校本府汉文册籍事。顺治九年(1652)设,一人,以汉人充任。正三品。官名。清置,属宗人府。员额一人,由汉人充任,掌本府汉文之事。

  • 总圣库协理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协助总圣库管理库藏出纳之事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将军。

  • 侍书学士

    官名。元置,属奎章阁学士院。秩从二品,员额二人,掌为皇帝进讲史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