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“司右中大夫”属官,正三命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司右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,仍为属官。隋
官署名。即左千牛卫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左千牛府置,旋改左千牛卫。
官名。宋初置, 见“比部司”。
官署名。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清朝漕运总督俗称。官名。漕台是漕运总督的别称,掌管漕粮取齐、上缴和监押运输等。明朝初期设京畿都运司漕运使,后来又设漕运总兵;代宗景泰以后,定名为“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”。清朝称漕运总
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二品,设于成宗初年,掌曲先(今新疆库车)、塔林(今塔里木河)戍军。置都无帅三员,副元帅二员。后罢。
官名。即“典属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见“提点坑冶铸钱公事”。
道官名。元置,见“县威仪司”。
指州刺史。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 “州司不敢弹纠,傅相不能匡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