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匠
官名。清朝工部、内务府及各王府所设管辖匠役之官。内务府司匠正八品,王府司匠从八品,工部、内务府制造司匠从九品。此外,尚有副司匠、委署司匠等名目。
吏员名。清制,内务府营造、广储两司所属造办器物的库作,均设司匠若干人,为工匠的领班。
官名。清朝工部、内务府及各王府所设管辖匠役之官。内务府司匠正八品,王府司匠从八品,工部、内务府制造司匠从九品。此外,尚有副司匠、委署司匠等名目。
吏员名。清制,内务府营造、广储两司所属造办器物的库作,均设司匠若干人,为工匠的领班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掌货赂置,北周沿置。秩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掌货赂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州分职吏名。晋代凉州设置,见《彭祈碑阴》,为军议从事的异称,掌参议军事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负责督察达里底、谟葛夫等部,始置于道宗清宁九年 (1063)。
官名。唐朝京城长安 (今陕西西安)、东都 (洛阳) 郊社署次官,隶太常寺,各置一员,从八品上。
官名。十六国前凉置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附索泮传》: “(张)天锡即位,拜(泮)司兵,历位禁中录事,执法御掾。”
官名。三国吴会稽王孙亮时置,任魏降将文钦为之,率军伐魏。晋朝沿置,职掌与征北将军同,而位在其上,多统兵出镇方面,都督数州诸军事。不常置。二品,禄赐与特进同,如开府,则位从公,进为一品。十六国后燕亦置。
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为边远州属官,有以侯爵担任者。见《梁书·张缅传》、《陈书·岳阳王叔慎传》。
官名。三国魏末置,西晋沿置。为匈奴左部长官,由“左部帅”改名。一说西晋武帝太康(280—289) 中改。所统万余落,居于太原故兹氏县。见《晋书·北狄传》、《刘元海载记》。参见“五部都尉”。官名,为匈奴
学馆合称。唐朝指国子监所领六学馆: 太学、四门馆、广文馆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。《昌黎集》卷一四《太学生何蕃传》:“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”,“请谕留蕃”。
官名。西汉初置为军事统帅,作战时领车骑士,故名。事讫即罢。武帝后常设,地位仅次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,在卫将军上,常典京城、皇宫禁卫军队,出征时常总领诸将军。文官辅政者亦或加此衔,领尚书政务,成为中朝重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