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丞

右丞

官名。① 即“尚书右丞”。②即“中书右丞”。③金、元行台尚书省、行中书省、行尚书省之职官。参见各条。④清末新设各部之职官。外务部承政厅及民政部、巡警部、度支部、学部、陆军部、法部、农工商部、邮传部等皆设一员,位列各部侍郎(副大臣)下,掌机密文移,综领众务。位次左丞。


官名。东汉尚书每曹都设左右丞各一人,四百石。左丞掌吏民章报等,总典署中纲纪;右丞代掌本署印绶和纸笔墨诸财用库藏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尚书》。唐代尚书省也置左右丞。右丞正四品下,总兵部、刑部、工部(左丞总吏、户、礼三部),与左丞共掌辨六官之仪,纠正省内,劾御史举不当者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尚书省》。宋代尚书右丞,为执政官之一,权势更重。《宋史·职官一·左丞、右丞》、“左丞、右丞,掌参议大政,通治省事。”元代尚书省时独立,时并入中书省,中书省左右丞均正二品,《元史·百官—·中书令》:“右丞一员,正二品,左丞一员,正二品。副宰相,裁成庶务,号左右辖。”清朝末年内阁各部中的民政部、度支部、学都等设左右丞,位在大臣,副大臣之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敦衙门

    官署名。清初内务府所辖机构。阿敦,满语意为牧群。初名“御马监”,顺治十八年 (1661)改是称,隶内务府。掌管理、供养御厩、马厂之马匹驼只及稽核刍牧事宜。以大臣、侍卫等管理,无定员。康熙十六年 (16

  • 左鹰扬卫

    官署名。即左武卫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左武卫。

  • 领乌桓校尉

    意即兼为乌桓校尉。乌桓校尉,即护乌桓校尉,为乌桓地区的军政长官。参看“领”、“乌桓校尉”条。

  • 掌馔

    官名。o金朝置,为皇后位下女职。一人,八品,掌饮食汤药洒醴蔬果之事。0明朝国子监属官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改典膳而置。国子监掌馔厅初置一人,后增至二人。中都国子监、南京国子监均置。于掌馔厅办事, 管

  • 国史

    ①古代史官的泛称。《毛诗·关睢序》: “国史明乎得失之迹”。孔颖达疏: “国史者,周官大史、小史、外史、御史之等皆是也。”②三国吴“左国史”、“右国史”的简称。国家的史官。《诗经·国风·周南·关雎序》

  • 光禄卿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改光禄勋置,十一班,位列十二卿,掌宫殿门户及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。有丞、功曹等属官,领守宫、黄门、华林园、暴室等令。陈因之,三品、中二千石。北齐置为光禄寺长官,掌宫殿门

  • 职方郎官

    职方郎中、员外郎通称。

  • 采蓺房主

    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掌铨查六宫。三品。

  • 宝昌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朝江西之铸钱局。顺治四年(1647)置局。雍正七年(1729)改今名。设监铸官一人,以南昌府同知充任。掌理本省鼓铸事宜。

  • 淮东行省

    即“江淮行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