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参军

参军

官名。亦作“参军事”。东汉末车骑将军幕府置为僚属,掌参谋军务。曹操为丞相时,总揽军政,其僚属常有参丞相军事之名,职任颇重。西晋公以上领兵持节都督者,置参军六人,协助治理府事。东晋公府等所设僚属诸曹置,为诸曹长官,其人数依曹而异,不开府将军出征时亦置。南北朝王、公、将军府、都水台以及诸州多置为僚属,品级自六品至九品不等。皆由朝廷除授,晋末始有府主板除参军。隋朝州及亲王、嗣王、郡王、上柱国、柱国、上大将军、大将军、上开府仪同三司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仪同三司、仪同三司等府或置参军事、行参军或诸曹置参军事、行参军,炀帝改行参军为行书佐。唐朝诸州府置,员额品秩随所隶官署而异,少则二、三人,多则五、六人,八至九品,无固定职掌,供派遣出使,士人初仕者或居此职。亦有行参军。又,诸州、府、镇、王府,诸卫、太子诸率各曹、司亦置。宋朝州府亦置,有录事参军、户曹参军、司法参军、司理参军等名目,分理诸曹事务。明建国前,曾于大都督府设。洪武三年(1370),各王府所属参军府置,员各一人,正五品,旋改从五品,九年,改为长史。


官名,“参军事”的省称,为王府、公府、军府、州府的佐吏。东汉将军等统兵出征时,则置参军事,掌佐主帅参谋军事。三国魏置正参军、行参军。西晋诸军府置为属官。晋朝以后的南北朝,凡亲王府、将军府、都督府都设参军,才成为正式官名;有的只称参军,有的加职务名称,如负责谋划的称咨议参军,负责文翰的称记室参军等。隋唐沿袭南北朝时的官制、内府、外府都设录事参军等;刺史僚属多以参军事为名,简称参军;州郡组织除长史、别驾、司马等为刺史的佐官以外,以录事参军为僚属的长官,总理内部一切事务,其下有录事一人;除此之外,分曹办事的有司功参军、司户参军、司田参军、司兵参军、司法参军、司士参军,其下还有不分曹的参军;参军的品级为从七品至从九品不等。宋元不设此官。明清两朝称经历为参军。民国前期将军府设参军,地位在将军之下;民国后期国民政府设参军处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·护军将军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》、《通典·职官二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约

    西夏语官名。西夏置,职掌不详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三八○“元祐元年六月”条记“王寅夏国遣间使春约勒阿拉雅赛进贡。”春约为勒阿拉雅赛的官称。同一事,“宋会要辑稿·蕃夷七》译作“创祐”。

  • 内侍殿头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为内侍阶官,位在内西头供奉官下、内侍高品上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九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内侍官名,改右侍禁。金章宗泰和二年 (1202) 复置为内侍

  • 武选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武选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大理监

    官名。①即廷尉监,西汉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更名,武帝建元四年(前137)复旧,哀帝元寿二年(前1)又改。献帝建安(196—220)末魏、吴建国初皆置,秩六百石、六品,称帝后复名廷尉监。②大理寺属官

  • 东宫门下通事守舍人

    官名。南朝齐东宫属官,属中庶子,掌宣传皇太子令旨、东宫内外启奏,员四人。梁沿置,流外三品勋位。北齐属门下坊,员四人。

  • 朝堂库

    官库名。唐置,属左藏,见“左藏署令丞”。

  • 羽林右丞

    官名,汉置,属光禄勋羽林右监,佐右监掌羽林右骑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光禄勋》。参看“羽林丞”条。

  • 工室

    官署名。战国秦置。县级管理手工业的机构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 工律》: “县级工室听官为正衡石嬴 (累), 斗用 (桶)、 升。”

  • 通惠河运粮千户所

    官署名。元至元三十一年始置,属京畿都漕运使司。掌漕运之事。有中千户一人,中副千户二人领其事。

  • 极右曹

    指郡督邮或郡功曹。汉朝分曹办公,且以右为上,在郡诸曹中,以督邮、功曹最好,故称督邮、功曹为极右曹。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前郡守以青身有金夷,竟不能举。酺见之,叹息曰:‘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?’遂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