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厢兵

厢兵

宋朝地方军。北宋太祖建隆二年 (961),命殿前、侍卫司及诸州长吏检阅士卒,选骁勇者升为禁兵,其余留诸州充厢兵。厢兵不行训练,不事战斗,唯供役使。多来自招募,部分来自流放罪犯,其俸薄而役重。设都和指挥两级建制,一部分设有军一级编制。名义上也分马兵和步兵,分别隶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。


诸州的镇兵。宋代设置,厢兵来自招募,部分来自流放罪犯。一般不进行军事训练,也不具备战斗经验,主要是供地方行政上的役使。其壮勇者选送京师,充当禁军,而禁军武艺不合格或犯法,亦降充厢兵。军俸微薄而差役繁重。厢兵的编制分为都和指挥两级,按指挥分驻各州府,部分厢兵也有军一级编制。名义上按马兵和步兵分别隶属于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。仁宗时始分厢兵为“教阅”与“不教阅”两种,前者军俸同厢兵而按禁兵使用,以备战守;后者专供杂役。其后教阅厢兵编额逐渐增大,神宗时教阅厢兵全部升为下禁军,剩下的厢兵又都成为不教阅的杂役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道德司

    官署名。西夏置,为掌管道教的机构之一。

  • 学务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省级教育机构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设。总理全省学务。三十二年,改为学务公所。

  • 都转

    都转为“都转运使”的简称,宋朝在各路设转运使,掌管经营一路财赋;其中有诸路事体当合而为一的,便置都转运使以总之。在明朝和清朝,俗称盐运使为都转。参看“都转运使”、“盐运使”条。

  • 左右翊卫

    隋炀帝时府兵十二卫中的两卫。本名左右卫府,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改置, 掌宫掖禁御,督摄仗卫,所领府兵称骁骑卫士。设大将军(正三品)一人,将军(从三品)一人,武贲郎将(正四品)四人,武牙郎将(从四品

  • 州军府中录事参军

    官名。梁置,《梁书·文学·庾于陵传》记于陵为荆州安西录事参军,迁中录事。是梁制于录事参军之外同时又置中录事参军,位在录事参军之上。参见“州军府录事参军”。

  • 师爷

    旧时对地方官府中幕友的俗称。其中负责钱粮者称钱谷师爷,负责诉讼者称刑名师爷,负责文书者称书启师爷。地方官的幕友。如清朝州县官的属员有刑名师爷、钱粮师爷等。见《清稗类钞·绍兴师爷》。

  • 制置副使

    见“制置使”。

  • 太官署令丞

    官名。秦置太官令丞,属少府,两汉、三国沿置,晋改属光禄勋,南朝宋齐梁陈属门下省。北魏时尚食、中尚食均掌皇帝膳食,分隶门下省与集书省;而太官掌百官之撰,属光禄勋。北齐于光禄寺置太官署,有令及丞,隋唐沿置

  • 寄官

    即“寄资”。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,即“寄资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判库部司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见“库部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