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千长

千长

官名。汉朝西域龟兹等国置之。龟兹国有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。


官名,匈奴和西域龟兹国等置此官,意即千人之长,掌千人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诸二十四长,亦各自置千长、百长、什长,裨(辅佐)小王、相、都尉、当户、且渠之属。”西域龟兹国,东西南北部各置千长二人,为部长官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陵台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以来置诸陵署,以令丞为正副主官。隋及唐初沿置。开元二十五年(公元737年)以陵寝、宗庙隶宗正寺,天宝十载(公元751年)改献、昭、乾、定、桥五陵署为陵台,提高令的品秩,永康、兴宁二陵称署如故

  • 委署

    参见“署缺”。

  • 少尉

    清朝县典史之别称。民国军制,军官分初级、中级、高级。初级军官称尉,分上尉、中尉、少尉。

  • 军帅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“军帅将军豫章李淑上书谏。”

  • 覆考官

    官名。宋朝贡举殿试时设,负责与初考官决定合格人等第,事毕即罢。

  • 关使

    官名。金朝设在关口之处。掌关禁、稽察奸伪及守护关口,秩正七品或从七品。属官有讥察官(或由关使兼)、副讥察及司吏等。官名。金朝在潼关、居庸关、紫荆关、通会关、会安关等置关使,正七品,掌关禁、讥察奸伪及管

  • 兴圣宫使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兴圣宫长官,统领兴圣宫军民之政。下设副使、太师、太保、副中等职。

  • 扎兰厄真

    即“甲喇额真”。

  • 崇文院检讨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以京朝官兼任,职掌同史馆检讨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。参见“史馆检讨”。官名。掌修国史,以京朝官充任。

  • 某官南面副都部署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