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二卫

十二卫

军事管理机构合称。隋朝以左右翊卫、左右骁骑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屯卫、左右御卫、左右候卫为十二卫。唐朝承袭隋制,改为左右卫、左右骁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威卫、左右领军卫、左右金吾卫。五代为左右卫、左右骁骑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屯卫、左右领军卫、左右金吾卫。宋朝为左右金吾卫、左右卫、左右骁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屯卫、左右领军卫。隋唐时期统领内府、外府府兵,掌宫掖禁卫,及京城巡警、京畿烽候道路,督摄队仗。唐朝后期,府兵既废,虽有其名,别无所领,至宋则仅存虚名。明洪武 (1368—1398) 中置,为京卫上直卫,计有: 锦衣卫、旗手卫、金吾前卫、金吾后卫、羽林左卫、羽林右卫、府军卫、府军左卫、府军右卫、府军前卫、府军后卫、虎贲左卫,掌番上宿卫,称亲军,以护卫宫禁,不隶五军都督府,永乐 (1403—1424)后屡增为二十六卫。


军事机构的合称,隋文帝始置,又称南衙,掌宫廷宿卫。十二卫原称十二府,隋炀帝改“”为“”。十二卫是左右翊卫、左右骁骑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屯卫、左右御卫、左右候卫,合称十二卫,统领禁军。其后唐朝沿置,名称略有改动。到宋朝,仅存其名,无实职事。参看“十六卫”条。参看《旧唐书·职官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友

    新莽始建国元年(后9)置。王莽为太子置师、友各四人,秩以大夫。以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,博士李充为奔走,谏大夫赵襄为先后,中郎将廉丹为御诲,是为四友。官名。王莽为太子置四友:以唐林为胥附,李光为奔走,赵襄

  • 猛胜将军

    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
  • 兵部总部

    官署名。明初兵部属部之一。洪武六年(1373)始置,掌武职选授、升调、袭替、功赏之事。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三人。十三年,改设主事一人。二十二年改称司马部,二十九年改为武选清吏司。

  • 郡尉

    官名。省称“尉”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监。郡尉协助郡守典武职甲卒,为郡守主要佐官,秩比千石,有丞。汉因之,景帝中二年 (前148) 更名都尉。参见“都尉”。隋朝为诸郡属官,位

  • 典壅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,北周冬官府司水中大夫典壅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命妇

    受帝王封号的妇女。始于周朝,历代沿之。有内命妇和外命妇之分。详“内命妇”、“外命妇”。1、古大夫之妻称命妇。2、有封号的妇女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皇太后率大臣命妇谒宗庙。”注:“《丧服传》曰:命夫

  • 直卫副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、右卫府直卫属官,负责舆驾出入之侍卫,从六品。官名。北齐置,详“直卫正都督”条。

  • 司织署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置,隶少府监。后与司柒署并为织染署。

  • 双眼花翎

    服饰名。亦称二眼花翎。清朝官员所戴花翎之一。即孔雀羽尾端为二眼者。依例贵族中封镇国公、辅国公及和硕额驸者戴之。乾隆(1736—1795)中因功绩伟茂得赐者有傅恒、尹继善、兆惠、阿桂、福康安等人。

  • 左校司马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吴王夫差时吴国军队分中军、左校、右校。左、右两校各设司马。左校司马为左校军队的长官,掌其军政。《越绝书·外传吴王占梦》: “王孙骆为左校司马,太宰嚭为右校司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