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医学

医学

学校名。唐朝州府于太宗贞观三年(629)置,有博士一人及学生十至二十不等。玄宗开元元年(713)置助教,未几博士、学生皆省,唯边远少医诸州如故,后复置学生掌州境巡疗。代宗永泰元年(765)复置博士。三都、都督府、上州、中州各助教一人。宋徽宗崇宁二年(1103)建,隶国子监。分方脉、针、疡三科教授学生,依太学学制,行三舍法,上舍生四十人,内舍生六十人,外舍生二百人,分斋习读。成绩入高等,授尚药局医师以下职,其余各依等第补官,为本学博士、正、录及外州医学教授等。设医学博士四人,掌教导,行学规。大观四年(1110),改太医学,隶太医局。政和五年(1115),州、县亦置。宣和二年(1120),罢在京医学。南宋复置。


官学名。创建于隋,隶太医署。唐沿置,分为医学、针学、按摩学、咒禁学四门。每门设博士一人,医学与针学并各有助教一人。学生每月由博士考试一次,每季由太医署令、丞考试一次,年终由太常丞总试一次。学生毕业后的待遇与国子监所辖的学生相同,可以应举入仕。宋代的医学属太常寺所辖的太医局,以太医局丞为主官,有教授以教学生,学生分为九科,员额三百人。明代医学始设于洪武十七年(公元1384年),其具体情形史无明文。清代医学附设于太医院。至于地方医学,宋代设于诸路,有医学教谕。元代于路医学置教授、学正、学录;州医学置学正,县医学置教谕。明清于府、州、县均置医学,遴选谙熟医学者为教官,府称正科、州称典科、县称训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喇哈拨什库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委署领催”。

  • 破格阙

    宋吏部窠阙名。宋制,谓吏部四选非次阙榜公布后, 京官所注知州、通判等阙满半年,选人、使臣所注知县、县令等阙满一年,所剩无人申请登记的窠阙为破格阙,登记此种窠阙其资格可以放宽, 除司法参军、县令之外,不

  • 章佩院

    见“章佩监”。官署名。元至元二十二年置章佩监,至大元年升为院,秩从二品,掌御服宝带、后妃首饰等物,至大四年复称监。见《元史·百官六·章佩监》,参看“章佩监”条。

  • 票签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内阁所属办事机构,分为满票签处、汉票签处。详“满票签处”、“汉票签处”。

  • 军计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由兵部职方司、练兵处考功科归併设立。掌陆军官佐之补官任职,旗绿防营员弁之叙功、议过等项事宜。辖考绩、策勋、恤赏、议罚四科。置司长一人掌司事,下设承

  • 小司土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土中大夫属官,佐司土中大夫、小司土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司土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

  • 归德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置,从四品下,武散官,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。武散官名。唐置,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,秩从四品下。

  • 世袭国子监学录

    官名。清置,为衍圣公官属。秩正八品,员额二人,以孔子后裔承袭,掌奉尼山、洙泗二书院。

  • 勋卫中郎

    官名 。北宋徽宗崇宁四年(1105),勋卫府置,员十人,秩比宣德郎。选勋臣贤德之后及太中大夫、正任团练使、遥郡观察使以上官之弟亲属充任。五年罢。参见“勋卫府”。武职侍从官名。宋置,见“三卫官”。

  • 宝钞总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掌收储、发放钞币。世祖至元二十五年(1288)由元宝总库改立,秩正六品,寻升从五品。置达鲁花赤、大使各一员,从五品; 副使三员,正七品。官库名。元置,属户部。中统元年(公元1260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