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北洋海军

北洋海军

清末新建的近代海军。同治年间,上海机器局、福州船政局先后成立,其中福州船政局特设前后两学堂,前学堂学法文及造船学,后学堂学英文及驾驶术,这就是中国海军的基础。不过所造大都是木质的浅水船,还不能完全提供军用。同治十三年 (公元1874年)日本侵扰台湾,清政府筹画海防,派总税务司赫德先后到英厂购得蚊子船八艘(名为龙骧、虎威、飞霆、掣电、镇北、镇南、镇东、镇西), 后来又购超勇、扬威两快舰。到光绪七年(公元1881年),山东也有蚊子船两艘(名为镇中、镇边), 与南洋兵船合计, 共有二十艘。这些兵船中,训练船、运输船占多半,不能在大洋中当战斗之任。光绪十年(公元1884年),法国侵扰闽浙口岸,南洋诸船如扬武、济安、飞云、振威、福星、永保、琛航、福胜,毁于马江,澄庆、驭远毁于石浦港。议和以后,清政府锐意整顿军队,在北京设立海军衙门,综理海军事务。先是,北洋订购德厂镇远、定远铁甲舰两艘,济远快舰一艘,久未交货,此时也陆续交来,又增购英厂致远、靖远、经远、来远四艘快舰, 于光绪十三年 (公元1887年)来华,合超勇、扬威,共有铁甲舰两艘,快舰七艘,再加上蚊子、鱼雷各船,北洋海军已颇可观。光绪十四年(公元1888年)定制,分编四军。此后常巡行南北,以旅顺、威海两地为根据地。可惜甲午之役,全军覆没,连海军衙门亦予裁撤。其后重整旗鼓,又购置新式军舰数艘,复设海军衙门,陆续增购舰只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厩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为北面官,掌御马喂养调训等事。置使、副使。

  • 音官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掌理音律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瞽帅音官以风土。”韦昭注: “音官,乐官。风土,以音律省土风风气和则土气养也。”

  • 嘎厦

    官署名。清朝西藏政府衙署,隶于达赖,掌理全藏地方行政事宜。康熙六十年(1721)置,为噶伦之议事厅。设有大中译二人、卓尼尔三人,小中译三人办理文书交际之事。

  • 舟虞

    官名。管理舟船之官。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“泽非舟虞不敢缘名。”高诱注: “舟虞,主舟官。”官名。春秋时晋国等有此官,掌管舟船。 《国语·鲁语下·诸侯伐秦》:“诸侯伐秦,及泾莫济……叔向退,召舟虞与司

  • 左武候

    禁卫军指挥机构。隋朝十二卫之一,置大将军一员、将军二员,与右武候同掌车驾护从。昼夜巡察,烽候道路,执其营禁,分领诸骠骑府、车骑府府兵; 有长史、司马,录事及功、仓、兵、骑曹参军,法、铠曹行参军等员,另

  • 掇尔契达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内头领”。清朝乐部什帮处之职官。额设一人,兼三等侍卫,正五品。下设六品衔达、七品衔达各二人,拜唐阿六十人。掌奏“掇尔多密”(音律平和)乐曲。官名。清置,“达”意为头领,“掇尔契达”即

  •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二品。设置年代不详。管辖吐蕃朵甘思 (今青海东南部、四川甘孜及西藏昌都地区) 之地及四川黎、雅地区。设宣慰使四员,同知二员,副使一员,经历、都事各二员, 捕盗官三员, 镇抚二员。

  • 县官

    ①指官府、朝廷。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收穰侯之印,使归陶,因使县官给车牛以徙”。②县府官吏统称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语书》: “又县课县官,独多犯令而令、丞弗得者,以令、丞闻。”注:课,考核; 县官

  • 荐削

    即“举状”。

  • 朝鲜通事

    官名。清朝会同四译馆之属官。掌译朝鲜语之事。初置六人,后增至八人,六品二人,七品二人,八品四人。或于内务府佐领下选习者充补,或于凤凰城无品级通事内调补,皆为满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