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府上士

内府上士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内府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,掌藏在内府的玉帛金银等物,下设内府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并省尚书令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主管设在晋阳的并州尚书省事务。其职掌与“尚书令”略同。官名。并州是北齐的建国基地,后来北齐虽建都于邺,而并州仍置尚书省,称为“并省”,设令及仆射等官。尚书令是尚书省的长官,其职权甚重,类

  • 猛震将军

    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
  • 知封驳司

    官名。见“封驳司”。

  • 纠察在京刑狱

    见“纠察在京刑狱司”。

  • 同文寺

    官署名。即鸿胪寺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鸿胪寺。官署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22年)改鸿胪寺为同文寺,以同文寺正卿与同文寺大夫为正副长官。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参见“

  • 官成

    周朝官府处理事务的程式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 “五曰官成,以经邦治。”郑玄注: “官成,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。”

  • 保合大夫

    太医阶官名。金朝二十五阶之第十阶,秩正六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六品上,称保合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光禄寺少卿

    参见“光禄少卿”。官名。北魏始置光禄少卿,北齐称为光禄寺少卿,为光禄寺的副长官,历代沿置。参见“光禄寺”。

  • 节度使判官

    官名。辽朝节度使司官员,协助节度使处理日常事务。统和元年 (983),圣宗下诏,谕“诸道节度使判官……当执公方,勿得阿顺。”

  • ①爵名。周朝五等爵之一。一说为五等爵第二等,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”一说为五等爵第三等,《孟子·万章上》: “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,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