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常侍

内常侍

宦官名。隋朝内侍省置二员,正五品上;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内承奉,隶长秋监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复名内常侍,置六员,通判内侍省事,正五品下。宋朝为内侍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班序在内殿崇班下、太史局正上; 南宋高宗绍兴(1131—1162)以后班序在修武郎下、少府监丞上,正八品。


官名。属内侍省,隋唐皆置。 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内侍省》:“内常侍六人,正五品下,通判省事。”参看《隋书·百官下·内侍省》、 《通典·职官九·内侍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传吏

    传舍小吏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“光武乃称邯郸使者,入传舍。传吏方进食,从者饥,争夺之。”官名,掌管传舍的小吏。参看“传舍”条。

  • 武候倅长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兵部中大夫武候率下大夫属官,正一命。官名。见“武候率下大夫”。

  • 朝堂

    天子议政的地方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左右廷中,朝堂百僚之位,萧曹魏邴,谋谟乎其上。”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公卿百官……乃站集朝堂,奉觞上寿。”

  • 贼曹佐

    官名。西晋末凉州张寔置,隗瑾曾任此职。见《晋书·张寔传》。

  • 郎官泛称。春秋战国至秦有郎中,为君王侍从近官,宿卫宫廷,参与谋议,备顾问差遣。西汉依职责不同,有郎中、中郎、外郎、侍郎、议郎等,无定员,多至千余人。皆隶部中令 (光禄勋)。诸侯王国亦置。职掌守卫皇宫殿

  • 宰掾

    宋朝尚书省左右司郎中、员外郎别称。

  • 北京留守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陪都北京置,掌守卫、弹压之事及钱谷、兵民之政、设留守为长官。金朝海陵王贞元元年(1153)设于北京大定府,长官为留守,秩正三品,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。

  • 司行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,正一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行夫下士三十二人,掌邦国传递之小事。北周仿《周礼》之制置司行下士,正

  • 计掾

    见“上计掾”。官名,汉置,为“上计掾史”的省称。详见《计吏》条。

  • 三大府

    官署名合称。明初中书省、大都督府及御史台三衙门的合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