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明初于各王府典服所置,一人,正六品,掌王府冠服之事。后罢。
官署名,在南宫,掌嘉德殿事。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二月已酉,南宫嘉德署黄龙见。”
官署名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将翰林院官属移往北京,原在南京的翰林院官署仍存,加“南京”字,称南京翰林院。设学士一人,正五品,不常置,孔目一人,未入流,实无所职掌。
炎帝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炎帝”。
少皞的另一称号,见“少皞”。
满语官名。又作“克食哈番”。汉名为恩骑尉,清朝世职之最后一等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原称第二不领民酋长,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。视五品。
官名。春秋战国晋、魏等国置。掌管公卿大夫之庶子事务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晋于是有公族、余子、公行。”杜预注:“皆官名。”《吕氏春秋·报更》: “张仪,魏氏之余子也。”国君的近卫。春秋时晋国置。余子本
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后藏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一人,掌理马厂事项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官名。北齐太子厩牧署次官。隋、唐沿置,唐员二人,从九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