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六政府

六政府

官署名。崇祯十六年(1643),李自成农民军政府于襄阳置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政府,设侍部、郎中、从事等官。入北京后,各增设尚书一人,侍郎、从事数人,多以明朝降官充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教寺管房提领

    官名。元置,属宣政院,员额一人。

  • 八子

    秦汉宫内女官,实为皇帝姬妾。秦置,西汉因之。秩视千石,比中更。又,西汉时诸侯王国亦置,秩比六百石。秦汉时期皇帝妃子的称号之一。也是宫中女官名。皇帝的正妻称皇后,妾称夫人,另外还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

  • 左司政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官,置一人,居左右平章事下,比唐朝尚书仆射。

  • 千夫五大夫

    官爵名,汉置。汉武帝在西北用兵,军费不足,便置武功爵十一级,其中第七级为千夫;千夫相当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九级五大夫。民出钱谷者可买爵,高爵可免役。可是买爵的并不多;于是又置以为吏,以鼓励民买爵。《史记·

  • 匈河将军

    汉朝将军名号。武帝时有匈河将军赵破奴,曾奉命出令居。匈河,水名,在匈奴地界。杂号将军名,西汉置,掌征伐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后一岁,为匈河将军,攻胡至匈河水,无功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又遣浮

  • 祠部侍郎

    官名。两晋南北朝尚书祠部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隋初置为礼部祠部司长官,正六品上,文帝开皇三年(583)升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“祠部郎”。

  • 太乐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常寺置太乐署令及丞,掌诸乐及行礼节奏等事。隋唐沿置,宋称太乐局,金称大乐署,均属太常寺。元代大乐署属太常礼仪院。参见“太乐局”、“大乐署”。

  • 三官

    ①大乐正、大司寇、司市合称。见《礼记·王制》。②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合称。③司马、司徒、司空合称。见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。④指齐国军队中执掌鼓、金、旗以发布号令的三种官。见《管子·兵法》。⑤管理农、商

  • 即用班

   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。指奉旨以某官即用者之特旨班次。凡奉旨指明何衙门及何省者,亦遇缺即用。乾隆三十年 (1765)定,即用之员,不论双单月,不入常班班次,即行选用。

  • 散骑侍郞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员四人,五品。隶散骑省,吴国亦置。西晋因魏制。与散骑常侍、侍中、黄门侍郎等侍从皇帝左右,顾问应对、谏诤拾遗,共平尚书奏事。东晋罢。南朝复置,员四人,隶集书省,掌文学侍从、谏诤纠劾,收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