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三国魏及晋皆置,位七品。专任宦者。
官名。宋朝置,以内侍充任,掌宫内符玺,从七品。官名。见“符宝郎”。
唐代由吏兵二部侍郎主持的铨试的一组,即“中铨”,见该条。
见“曹官”。任知府。参见“吏”。官类名。宋置,见“曹官”。
学校名。清朝国子监太学生在学肄业之处。雍正九年 (731) 置。经国子祭酒孙嘉淦奏准,获赐毗连国子监街南官房一所,为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往,遂有此称。设正、副管学官各一人,常川住学、管理学内事务。学生六
官名。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(422)置。太子拓跋焘监国,以重臣崔浩等出任。坐西厢东面,与左辅同掌百僚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中书令置,钦宗靖康元年(1126)复旧名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亦置,崇祯
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王冠冕,区别诸侯、孤卿大夫冠冕等级。《周礼·夏官》:“弁师,下士二人,工四人,史二人,徒四人”,“掌王之五冕”、“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。皮弁、弁绖,各以其等为之,
清朝官场用语。为知府谒见督、抚、布、按时的自称。
官名。北周置,为散官。二命。散官名。北周置, 秩二命。
官名。北魏末置。《北齐书·厍狄迥洛传》:“以军功补都督,加后将军、太中大夫,封顺阳县子、邑四百户。迁右厢都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