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炮总管
官名。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。额设一人,满缺。掌白塔信炮之鸣放事。若有警,得旨后则鸣炮。九门之炮闻声即应。官兵闻炮则集合候旨。总管下设监守信炮官、领催、炮手等。
官名。清制,在京城白塔山设信炮五位,内九门也各设信炮五位。遇有警报,在得到皇帝谕旨后,白塔信炮先行鸣放,其他九门随即齐放。京城文武官兵闻炮须分区集合待命。设信炮总管一人,掌管信炮事务;其下有监守信炮官八人,领催四人,炮手八人,步军十六人。
官名。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。额设一人,满缺。掌白塔信炮之鸣放事。若有警,得旨后则鸣炮。九门之炮闻声即应。官兵闻炮则集合候旨。总管下设监守信炮官、领催、炮手等。
官名。清制,在京城白塔山设信炮五位,内九门也各设信炮五位。遇有警报,在得到皇帝谕旨后,白塔信炮先行鸣放,其他九门随即齐放。京城文武官兵闻炮须分区集合待命。设信炮总管一人,掌管信炮事务;其下有监守信炮官八人,领催四人,炮手八人,步军十六人。
官名。春秋时楚国置。掌马厩政令。秦嘉谟辑《世本·氏姓》: “厩尹氏,楚大夫厩尹然之后。”
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门下省。以主衣都统二人为长官,下设主衣子统二人,掌管御用衣服器玩等事务。南朝梁东宫亦设。
官署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迁都后,于南京留置。设尚书一人,右侍郎一人。所属,司务厅,司务一人,照磨一人。十三清吏司各郎中一人,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陕西、广东五清吏司各员外郎一人,广东司主事二人
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理结余财物以供馈赠施予及接待宾客等使用。《周礼·地官》: “遗人,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邦之委积,以待施惠。乡里之委积,以
官名。辽朝南面京官。亦称上京城皇使,为上京皇城使司长官。
官署名。清末农工商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改商部平均司设。掌农田、屯垦、树艺、蚕桑、山利、海界,并各省河湖江海堤防工程,以及河道、海港、各处沟洫岁修款项核销事宜。置郎中三人、员外郎四人、
官署名。明洪熙元年(1425)于都察院前加“行在”字,称行在都察院,而以在南京者称都察院。正统中,去“行在”字,仍以在南京者称南京都察院,遂为定制。
州的等级之一。唐制为第七等,在辅、雄、望、紧、上、中之下。宋制为第八等,在辅、雄、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中下之下。辽、金、元分州为上、中、下三等,世祖至元初年以六千户以下为下州,取江南以后,以不及三万户为下
代行京兆尹职事。京兆尹掌治京师。参看“京兆尹”条。
参见“十明将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