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

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

官署名。简称侍卫马军司或马司。北宋初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而置,与殿前都指挥使司、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,分掌全国禁军之统领,兼总厢兵,统兵官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、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,各一员,掌禁军马军诸指挥之名籍,总其政令,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; 所领马军,自龙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,龙卫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; 每军有都指挥使、都虞候,每指挥有指挥使、副指挥使,每都有军使、副兵马使、十将、将、虞候、承勾、押官。南宋专掌直隶本司之军,地位与御前诸军平列,置主管侍卫马军司一人,其属有干办公事、准备差遣、点检医药饮食各一人,掌出戍建康;差主管机宜文字一人,掌马军之政令; 有巡防敕应,则纠率差拨龙卫四厢隶焉。辽朝南面官,以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掌领; 南京亦置,以马军都指挥使掌领,地位远逊于前。


官署名。北宋设置,掌马军诸指挥之名籍,凡统制、训练、番卫、戍守、迁补、赏罚之政令皆总之。设官有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、都虞候各一人,所领马军,自龙卫以下左右厢又各有都指挥使。南宋时本司只辖驻扎临安府之马军。为屯驻大军之一支,后又移驻建康府。设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一人以主管之。其属有干办公事,准备差遣、点检医药饭食等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佐贰官

    主官的副职或辅佐官之统称。如金熙宗皇统五年 (1145) 以同知、签院、副使、少尹、通判、丞称佐贰官。明清为地方政府主官的辅佐官之统称,如同知、通判、判官、县丞等,品级略低于主官,但非属员。

  • 音官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掌理音律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瞽帅音官以风土。”韦昭注: “音官,乐官。风土,以音律省土风风气和则土气养也。”

  • 光禄寺黄册房

    光禄寺内部机构名。清置,有满汉署正共二人,笔帖式二人(均由堂官在各署司员中酌派),经承二人,每月将四署及银库支销钱物汇造黄册,移送典簿厅,按月奏销。

  • 司爟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理用火之政令。《周礼·夏官》: “司爟,下士二人,徒六人”,“掌行火之政令。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。季春出火,民咸从之。季秋内火,民亦如之。时则施火令。凡祭祀,则祭

  • 卿监

    唐宋诸寺监卿、少卿、监、少监总称。卿与监又称大卿监,少卿、少监称少卿监。北宋前期为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为职事官。

  • 御细仓督

    官名。北齐、隋与唐初置,属司农寺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尚书铨

    唐代由吏兵二部尚书主持的铨选,见“三铨考试”。

  • 附真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贵人作食人为附真。”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。

  • 名分

    名位和职分。《庄子·天下》: “《春秋》以道名分。”《吕氏春秋·审分》: “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。”高诱注: “名,虚实爵位之名也; 分,杀生与夺之分也。”

  • 案上

    清朝宫中奏事处、敬事房对值班官员之通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