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仓部郎中

仓部郎中

官名。①魏晋南北朝与“仓部郎”互称,为尚书省仓部曹长官。唐朝置为户部仓部司长官,从五品上。高宗、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庾大夫、司储郎中,旋各复旧。开元(713—741)以后以他官为出纳使,渐夺其权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,表示品级俸禄,无职事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,从六品。辽、金、元不置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(1380)复置,正五品,二十三年罢。参见“仓部”。② 渤海国左六司仓部长官,位员外上。


官名。唐朝设仓部郎中,属户部;掌管粮食收藏和发放等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:“仓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,掌天下军储出纳、租税禄粮仓廪之事,以木契百合诸司出给之数,以义仓常平仓备凶年,平谷价。”宋朝也设此官。《宋史·职官志》:“仓部郎中员外郎,参掌国之仓庾储积,及其给受之事。分案六:曰仓场,曰上供,曰粜籴,曰给纳,曰知杂,曰开拆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监督检察官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时期设置于高等检察分厅,相当于分厅长。

  • 典签(籤)

    官名。本来是掌管文书的小官吏,南朝宋齐时期,为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,常由皇帝派亲信担任此官,名为掌管文书的典签,实操州镇全权,故有“签帅”之称。梁以后渐废。唐朝诸王府也设典签,但只掌管文书

  • 太府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置,员一人,为太府卿副贰,四班。陈因之,八品、六百石。北魏亦置,位次太府少卿,七品。北齐置为太府寺属官,七品。隋朝沿置,员六人,初正七品,炀帝改从五品。唐初员五人,太

  • 食官长

    官名。王国属官。南朝齐、梁及齐、隋俱置,掌供膳食。唐朝沿置,正九品下。官名,汉置,为王国的属官,掌王太后饮食。《汉书·文三王传》:“李太后亦私与食官长及郎尹霸等奸乱。”

  • 总理衙门大臣

    即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”。

  • 都提举万亿绮源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(1287)。掌诸色段匹。属户部。官名,元朝置,正四品。掌诸色缎匹。见《元史·百官志一》。

  • 武备院卿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长官。顺治十八年(1661)改兵仗局为武备院,由兼管大臣及三旗侍卫管理院事。康熙十六年(1677),以职掌事务侍卫一人掌院印。雍正六年(1728),改职掌事务侍卫为三品卿。乾隆

  • 戊校尉

    官名,汉置,掌西域屯田事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元帝又置戊、已二校尉,屯田于车师前王庭。”“后阿罗多复从匈奴中还,与卑君争国,颇收其国人。戊校尉阎详虑其诏引北虏,将乱西域,乃开信告示,许复为王,阿罗多

  • 五房

    见“中书五房”。官署名,唐初置,属中书门下。五房是:吏房、枢机房、兵房、户房、刑礼房。五房分曹办事,掌主众务,职同宰相,事无不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中山尹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燕置为京都中山的行政长官。职掌略同“河南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