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名。① 西周武官。《师旂鼎铭》: “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。”②春秋战国时掌御车之官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魏绛斩其仆。”韦昭注: “仆,御也。”秦、西汉亦置,为詹事属官。西汉诸侯王国属官原有太仆,汉武帝改曰仆,秩千石。后代或因或改。③魏晋南北朝太子仆省称。详 “太子仆”。④春秋战国时家臣合称。《礼·礼运》: “仕于家曰仆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天有十日,人有十等。下所以事上,上所以共神也。故王臣公,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皂,皂臣舆,舆臣隶,隶臣僚,僚臣仆,仆臣台。”


1、武官,西周置。《师旂鼎铭》:“师旂众仆,不从王征于方。”

2、御车官。春秋时置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魏降斩其仆。”韦昭注:“仆,御也。”其后,魏、韩、齐、秦等皆置。

3、掌车马。秦汉皆置,属詹事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詹事,秦官,掌皇后、太子家,有丞。属官有太子率更、家令丞、仆……”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大长秋》:“中宫仆一人,千石。本注曰:宦者。主驭:太仆,秩二千石,中兴省‘太’,減秩千石,以属长秋。”又太子少傅的属官有太子仆一人,千石,掌车马,职如太仆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太子少傅》。汉初,王国置太仆,主车及驭,汉武帝改王国太仆为仆,省太字,职事不变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中尉》:“郎中令一人,仆一人,秩皆千石……仆主车及驭,如太仆。本注曰:太仆,比二千石,武帝改,但曰仆,又減其秩。”汉武帝改太仆曰仆,是改王国之太仆曰仆,而非改天子之太仆曰仆。东汉天子之太仆仍称太仆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太仆》:“太仆,卿一人,中二千石。本注曰:掌车马。天子每出,掌驾上鹵簿用;大驾则执驭。丞一人,比千石。”

4、家臣。春秋战国时家臣称仆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仕于公曰臣,仕于家曰仆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王臣公,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皂,皂臣舆,舆臣隶,隶臣僚、僚臣仆,仆臣台。”参看“太仆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远大将军

    官阶名,金朝置。为武散官从四品中,位在安远大将军下,怀远大将军上。散官只有官阶,无具体职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从四品中。元沿置,升秩为从三品。

  • 票旨

    亦称条旨或票拟,始于明宣德 (1426—1435)中。凡政府重要文书之处理,由内阁辅臣先行拟定办法,将所拟批答之辞,墨书写于票签上,进呈皇帝,再由皇帝朱笔批书。明后期皇帝多不问政,朱批实由宦官掌握。清

  • 祠部

    ①官署名。尚书省诸曹之一。东晋、南朝掌宗庙祭祀礼乐制度,领祠部、仪曹二郎曹。长官为尚书,然不常授,如缺则由尚书右仆射兼领。北魏不常置,或设神部、仪曹、礼部等尚书领祭祀礼仪事。北齐为尚书省六曹之一,掌宗

  • 运曹郎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为尚书省运曹长官,六品。东晋省。

  • 官名。西周置。乐官,主奏鼓乐。《师嫠簋铭》:“命汝司乃祖旧官小辅、众鼓、钟”。

  • 官正

    官吏首长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 “天子之贵也,唯其以公侯为官正,而以伯子男为师旅。”韦昭注:“正,长也。”官吏之长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天子之贵也,唯其以公侯为官正也。”注:“正,长也。”

  • 御带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,选三班使臣以上亲信武臣佩櫜、御剑,为皇帝护卫,称御带,或以宦官充任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改称带御器械。

  • 内茶炭库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掌供给宫城及诸宫宿卫禁军茶炭、席荐等物,设监官,以三班使臣充任。

  • 屯田尚书

    官名。西晋初置,为尚书省六曹尚书之一。位三品。武帝太康(280—289) 中改名“田曹尚书”。官名。晋置,掌屯田政令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工部尚书·屯田郎中》。

  • 女君

    女君即皇后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文德郭皇后》:“黄初三年,将登后位,文帝欲立为后……遂立为后。”注:“《魏书》曰:后上表谢曰:妾无皇、英釐降之节,又非姜、任思齐之伦,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。”皇后之称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