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五官挈壶正

五官挈壶正

官名。唐武则天长安二年(702)始于太史局置挈壶正二人,肃宗乾元元年(758)加号五官挈壶正,员二人,正八品上,掌知更鼓漏刻,隶司天台。辽朝置为南面官,属司天监,与五官司辰同掌漏刻、报时辰等事。明朝属钦天监,从八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钦天监刻漏科置,初由汉人充任,后定为满、蒙各一人,汉二人,皆从八品。属官有五官司晨、博士、天文生、阴阳生等。掌刻漏、谯楼计时报更之事,遇祭祀、朝会及营建宫室都邑,则事先选择吉日。参见“挈壶正”。


官名。唐代司天台设此官,掌知漏刻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司天台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状司

    吏员名。宋初置于太府寺,员额一人,掌文牒之事。元丰改制后废。

  • 外务丞相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因天王故友英国牧师罗孝全来天京,特设此职以荣宠之。其职掌为在各国领事官协同下,总理一切外国商人事务,外国人犯亦须交外务丞相与各国领事官审理,由天王裁决。罗孝全离京后此职废。

  • 护军使

    官名。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设此官,为特殊区域中的军事长官,以将官充任,由大总统选择任命。在无都督的省份,直属中央,有节制全省军队之权;在有都督的省分,则有节制该管区域内军队之权,但应随时商承都督,并呈报中

  • 都护府

    官署名。汉朝有西域都护府,详“西域都护”。唐朝分置于边境地区,有大都护府、上都护府之别,设大都护、副大都护或都护、副都护等官,管辖区境内军政及民族事务。属官有长史、司马、录事及功、仓、户、兵、法诸曹参

  • 典农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见“典农署”。

  • 同知留守事

    官名。金代诸京留守司设此官,品位在留守下,为该司副贰长官,正四品,带同知本府尹,兼本路兵马都总管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诸京留守司》。

  • 刻期百户所

    明朝卫所制度中的一种特种编制。洪武二年 (1369) 始置,选能疾行者二百人,以百户领之,负责传递军情。

  • 缮工司

    官署名。元天历二年(公元1329年)置,隶昭功万户都总使司,掌人匠营造之事。主官有卿二人,下设少卿、丞等官。领金玉珠翠。大都织染、大都杂造三提举司及富昌库。

  • 太原令

    官名。唐制为赤县令之一。参见“赤县令(1)”。

  • 小司金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金司次官,佐司金中大夫掌金属矿藏的开发、冶炼及器物制作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成为司金司长官,称司金下大夫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