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五京

五京

(1)唐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改西京京兆府为中京,凤翔府建号西京,成都府建号南京,合原有东京河南府,北京太原府共为五京。唐代“京”亦称“”,五京亦可称为五都。(2)辽会同元年(公元938年)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,南京为东京辽阳府。升幽州为幽都府,建号南京(亦称燕京,开泰元年,即公元1012年改府名为析津),统和二十五年(公元1007年)大定府建号中京,重熙十三年(公元1044年)又升云州为大同府,建号西京,合称五京。(3)金初取辽五京,沿袭其旧称,仍居金源(即按出虎水之源)之地,名会宁府。天眷元年(公元1138年)建号上京,改辽上京为北京;贞元元年(公元1153年)废帝亮以上京僻在一隅,迁都于燕京,削临潢府北京之号,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,以中京为北京,而上京、东京、西京如旧,又改宋的汴京为南京,于是中都之外,复有五京,合计为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尚食局丞

    官名。北齐设置,见“中尚食局典御”。

  • 记室省事令史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属官,掌文书。

  • 两府

    1、秦汉两朝指丞相府和御史府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故事,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,初除,谒两府。”注:“师古曰:丞相及御史也。”2、宋朝指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政务的中书省。宋欧阳修《归田录·卷二》:“盖

  • 中书左丞

    官名。元、明初皆置,沿革、品级同右丞。详“中书右丞”。

  • 政堂省

    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有大内相一人,居左、右相上; 左、右司政各一人,居左、右平章事之下,以比仆射; 左、右允,比二丞。

  • 左神策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置左右神策军,大将军各一人,正二品;统军各二人,正三品;将军各四人,从三品。掌卫兵及内外八镇兵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》。

  • 太庙丞

    官名。三国皆置,为太庙令副贰。南朝宋一员、南齐一员,梁置二庙丞、陈复为太庙丞。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庙署次官。隋朝沿置,一员,正九品下。唐朝从八品下。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(696)改名清庙台丞,中宗神龙元年(

  • 籥章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大司乐(乐部)中大夫属官籥章中士的佐官。正一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和籴使

    官名。①北魏朝廷派遣主管某一地区和籴事务的使者,或称和籴大使。②唐德宗时,度支以边储无备,置此与边民和籴。穆宗长庆元年(821),因经年无效徒扰边民而罢。官名。北魏始有和籴之制,《魏书·食货志》谓“收

  • 同修起居注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掌起居郎、起居舍人之职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