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二千石

二千石

官秩等级,因所得俸禄以米谷为准,故以“石”名之。汉朝二千石为中央政府机构的太子太博、太子少傅、将作大匠、詹事、水衡都尉、内史等列卿,及州牧郡守、诸侯王国相一级官员。月俸谷百二十斛,一年得谷一千四百四十斛。另有中二千石、比二千石、真二千石。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。南朝宋以太子太傅(三品)、太子詹事(三品)、州牧、太守、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。梁武帝天监(502—519)初,定九品官秩,以第四、五品为二千石。陈制以左、右卫将军、御史中丞(以上位三品)、通直散骑常侍、员外散骑常侍、黄门侍郎、左右骁骑、左右游击将军、太子中庶子、太子左右卫率(以上位四品)、大长秋,大郡太守 (以上位五品)、小郡 (不满万户)太守、内史、相 (以上位七品) 并二千石。故自汉朝至三国两晋南北朝,二千石亦作为州牧、郡守、国相以及地位与之相当的中央高级官员的泛称。


官俸等级名,有时也指二千石俸的官,或其中的某一官。汉朝的官俸以谷为准,故以“石”名。

1、官俸等级。据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所载,二千石以上的有太傅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;月俸三百五十斛。中二千石的有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、执金吾、太子太傅、司隶校尉;比中二千石的有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;月俸一百八十斛。二千石的有太子少傅、大长秋、将作大匠、州牧、尹、郡太守,月俸一百二十斛。比二千石的有五官中郎将、左右中郎将、虎贲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、骑都尉、光禄大夫、侍中、城门校尉、屯骑校尉、司隶校尉、越骑校尉、步兵校尉、长水校尉、射声校尉、使匈奴中郎将、护乌桓校尉、护羌校尉、中尉、郡尉、王国的相傅仆;月俸一百斛。

2、泛指二千石俸级的官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。”注:“《汉官仪》曰:尚书四员,武帝置,成帝加一为五。有常侍曹尚书,主丞相御史事;二千石曹尚书,主刺史、二千石事。”又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尚书》:“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。”

3、指二千石俸级的某官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(光武)所到郡县,辄视二千石。”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。南朝宋以太子太傅、太子詹事、州牧、太守、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。梁以四品、五品为二千石。陈以左、右卫将军、御史中丞、通直散骑常侍、黄门侍郎、太子中庶子等为二千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威戎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东汉末及三国魏置,两晋、南朝宋省置无常,八品 (一说三国魏为五品)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,陈改为拟八品、比秩六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

  • 左骐骥使

    官名。宋太宗雍熙 (984—987) 中置,后用为武臣阶官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 重定武臣阶官名

  • 左右奉裕

    东宫武官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太子千牛备身为左右奉裕,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

  • 八镇将军

    官名合称,南朝梁陈皆置。此指八个带“镇”字的将军,即镇东将军、镇西将军、镇南将军、镇北将军、镇前将军、镇后将军、镇左将军、镇右将军。拟官品第二,秩中二千石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上》。梁陈时对镇东、镇南、镇

  • 七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一说同“趣马”、“走马”。主管驾御车马的长官。《礼记·月令》: “命仆及七驺咸驾。”郑玄注: “七驺,谓趣马,主办诸官驾说者也。”

  • 土守备

    官名。清朝土官名号之一。武职。甘肃、云南等省设有。正五品。管所辖之兵士,受地方武官约束。世袭,其承袭事隶兵部。云南亦有非世袭者,初为世袭,雍正二年(1724)改拔补。详“土官”。土兵官名。清制,甘肃地

  • 业全

    西夏官位。西夏语音“尼责我”,中书位之一。

  • 达赖喇嘛

    佛号。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。“达赖”,蒙语,意为“大海”,“达赖喇嘛”意为“德智广深如海无所不纳之上师”。明朝万历六年(1578),蒙古俺答汗始以此名尊奉锁南嘉错,称三世,并追奉其一世、

  • 掌遗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仿《周礼》遗人置。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参见“遗人”。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有遗人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掌邦国的委积,以待凶

  • 匠师下大夫

    见“小匠师下大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