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郎

中郎

官名。①秦、西汉高级郎官之一,秩比六百石,位高于侍郎、郎中。给事禁中,宿卫宫禁,出充车骑,常侍皇帝左右,拾遗补缺,参议政事,在郎官中与皇帝最亲近。武帝以后由议郎专职议论,拾遗补缺,中郎仍职宿卫近侍,亦常给事于中朝、外朝各种机构。隶郎中令 (光禄勋),由五官、左、右中郎将分别统率 (一说专属五官中郎将)。无员额,多至千人。东汉分属五官、左、右中郎将三署,名义上仍职宿卫,实际上成为后备官员,无固定职掌,或给事于诸中央机构。又置虎贲中郎,宿卫宫殿,侍从左右,属虎贲中郎将。三国两晋或罢三署,仍置中郎作为储备人材的一种途径。魏、晋八品。参见“郎官”。② 中郎将”的简称。③“从事中郎”的简称。④宋朝三卫府及其所属之亲卫、勋卫、翊卫府置,位次郎,为武职侍从官。详见各条。


官名,秦汉皆置,属郎中令(光禄勋),掌守卫宫殿门户,出充车骑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:“郎掌守门户,出充车骑,有议郎、中郎、侍郎、郎中,皆无员,多至千人。议郎、中郎秩比六百石……中郎有五官、左、右三将,秩皆比二千石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光禄勋》:“五官中郎将一人,比二千石,本注曰:主五官郎。五官中郎,比六百石……凡郎官皆主更直(值)执戟,宿卫诸殿门,出充车骑……左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左署郎。中郎比六百石……右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右署郎。中郎比六百石……虎贲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虎贲宿卫……掌宿卫侍从。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,才能差高至中郎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殄寇中郎将

    将官名。金章宗泰和六年(公元1206年)侵宋时置,位在荡江将军下,掌领兵征战,事毕则免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武官名。金泰和中伐宋时置,是临时性质的官职。

  • 五威将右帅

    官名,也省称五威右帅,掌助五威将班符命于天下。详见《五威将前帅》条。

  • 上州

    州的等级之一。唐制为第五等,在辅、雄、望、紧之下,中州、下州之上。宋制亦为第五等,地位在辅、雄、望、紧之下,中州、中下州及下州之上。辽、金、元分州为上、中、下三等,世祖至元初年以一万五千户以上为上州,

  • 刺奸属

    官名。见“公府刺奸曹”。

  • 守龟

    官名。春秋鲁、晋、楚等国置,掌龟 卜占问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 “飨其宗老”,“老请守龟 卜室之族”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四年》: “君告于天子,而卜之以守龟于宗祧,吉矣,吾又何卜焉? ”

  • 三司使

    ①官名合称。唐朝审理重大案件,刑部尚书或侍郎、御史中丞、大理卿为大三司使,刑部郎官、侍御史、大理评事或司直为小三司使; 唐朝太子监国,詹事、左庶子、右庶子为三司使。②官名。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元年(930

  • 守将

    春秋时称守官任职的军队主帅。《孙子·用间》: “凡军之所欲击,城之所欲攻,人之所欲杀,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。”张预注: “守将,守官任职之将也。”

  • 羁縻卫所

    官署名。明朝专指少数民族地区归附地区所置的卫所,包括都司。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 都指挥、指挥、千百户、镇抚等,并赐给敕书印记。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。以少数民族首领为其世袭长官,称都

  • 六察御史

    见“六察”。官名。亦称六察官。唐始置,由监察御史充任,属御史台察院。分掌对于尚书省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的监察。兴元元年(公元784年)以监察御史第一人察吏部、礼部,兼监祭使;第二人察兵部、工部,

  • 国防部预算局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参谋总长,掌管国防经费的预算、决算及审核等业务。设局长一人,中将级;副局长一人,少将级。局内分设三处,处下设科。处长、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,科长为上校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