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庶子

中庶子

官名。①太子属官。春秋时楚,战国秦、韩等国皆置。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。《新序·杂事二》:“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”,“中庶子闻之,跪而泣曰”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(荆轲)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“韩公叔与几瑟争国,中庶子强谓太子”。②汉朝以后为“太子中庶子”省称。


官名,周置。在秦朝以前,天子置中庶子,诸侯也置中庶子;天子的中庶子掌管理教育诸侯卿大夫之中庶子;国家有大事,则帅国子拥护太子,为太子所用。《新序·杂事二》:“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……中庶子闻之,跪而泣曰……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韩公叔与几瑟争国,中庶子强谓太子曰:不若及齐师未入,急击公叔。”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(荆轲)既至秦,持千金之资币物,厚遗奏王宠臣中庶子蒙嘉。”秦以后,中庶子皆为太子属官。东汉时置太子中庶子五人,职如侍中,掌侍从左右,赞导众事,顾问应对等。三国时魏、吴皆置,吴为最亲密、切问近对之官。晋置中庶子四人,比散骑常侍、中书监、中书令,常侍左右,掌机密、传命令等。南朝宋齐梁陈皆置,南朝宋与晋同;梁置四人,功高的一人为祭酒,行则负玺,前后部护驾,与功高的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禁令。陈承梁制。北魏、北齐皆置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庶子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下·中庶子》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·中庶子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中·门下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承发库管勾

    官名。金代兵部所属有承发库,掌受发省部及外路文字。设管勾,从七品;同管勾,从八品。

  • 御前军器案

    官署名。南宋置,属工部,掌器甲制造之政令。

  • 效用

    宋军士名。又称“效用士”。本指自愿效力于军中之士, 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“庆历元年八月乙巳”条记仁宗时下诏说:“诸军、诸班直子弟、民间有材勇者,如愿效用,听诣所属自陈,以补神捷指挥,满万人,即权遣戍边。

  • 左右京辅都尉

    官名,西汉置,属中尉(执金吾),掌徼循京师,左京辅都尉掌徼循京师左部,右京辅都尉掌徼循京师右部。东汉初置,建武元年省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中尉》。官名。西汉执金吾的属官有左京辅都尉、右京辅都尉各一

  • 机要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学部总务司所属三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理机密文书,撰拟紧要章奏及关涉呈部事体之文件、函电,稽核京外办理学务职官功过及其任用、升黜、更调并掌检定教员等事。置员外郎二人、主事二

  • 逊位

    ① 让位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唐尧逊位,虞舜不台。”《尚书·尧典序》:“(尧)将逊于位,让于虞舜。”②辞职之婉言。《晋书·王祥传》: “累乞逊位。”

  • 榜眼

    选举制度。科举取录进士名目。始见于宋。初指文、武科殿试第二、三名,后专指第二名。明、清赐进士及第,文科授官翰林院编修。清朝武科授二等侍卫。宋初对科举考试中文武科殿试的第二三名均称榜眼,南宋以至明清始专

  • 大永福寺都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仁宗延祐三年(1316),建大永福寺,置营缮提点所。五年,改提点所为都总管府,秩正三品。文宗天历元年(1328),复改为提点所。三年,又改为永福营缮司。

  • 上骑都尉

    勋官号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置为六转勋官,比正五品。宋朝为第七阶勋官,秩正五品。金朝置为第七阶勋官,正五品。元朝为第七阶勋官,正四品,只用于封赠。明朝为第七阶武勋,正四品,再考称职者授。勋官名,金

  • 信部卿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官,右六司信部长官,置一人,居司政(比仆射)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