丞参
清末新设于各部尚书、侍郎以下的左、右丞和左、右参议之统称。主要职掌为拟订、审议有关部务之法制政令。
丞参是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的统称。清朝末年实行新官制,在各部尚书、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,统称丞参;负责拟订和审议有关部务的法制政令等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》。
清末新设于各部尚书、侍郎以下的左、右丞和左、右参议之统称。主要职掌为拟订、审议有关部务之法制政令。
丞参是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的统称。清朝末年实行新官制,在各部尚书、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,统称丞参;负责拟订和审议有关部务的法制政令等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》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。始置于太祖时,所掌不详。置太保、林牙等职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朝官。所掌未详。以文班太保、文班林牙为正副主官。
官署名。明正统七年(1442)置,隶户部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嘉靖(1522—1566)革副使。掌贮赋税折银及援例上纳银两。官库名。明置,属户部。专掌储银。初太仓中库积银八百余万两,续收者贮之两庑,以
东宫属官。北魏初期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七品上,后期未见。
官名,三国吴置,掌看守鱼池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:“右大司马丁奉、司空孟仁卒。”注:“(孟仁)初为骠骑将军朱据军吏……除为监池司马。”
见“十光将军”。
官署名。西汉丞相府所属诸曹之一,主兵事。东汉三公府亦置,掾秩比三百石; 郡县所置,掾秩百石。官名。汉朝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,有兵事时则设置此官,掌管兵马。北齐在各州设兵曹参军,为州官的佐吏。唐制,府设
官场用语。宋朝御史台自御史中丞至御史每人各上一奏章,以言某官之罪,称合台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鹰军。以鹰名军,取其迅捷之意。设详稳等职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仲父房兵马之事。设详稳。
官署名。元置,掌织诸王百官所用缎匹。其官有提领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