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卿

三卿

官名合称。周朝指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大国三卿,皆命于天子”,“次国三卿,二卿命于天子,一卿命于其君。”孔颖达疏: “三卿者,依周制而言,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,立司马兼宗伯之事,立司空兼司寇之事。故《春秋左传》云: ‘季孙为司徒,叔孙为司马,孟孙为司空’,此是三卿也。” 亦指三军主帅。《春秋·襄公十一年》: “王正月,作三军”。《公羊传》: “三军者何,三卿也。”或指上卿、亚卿、下卿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 “天子在三卿之中。”杨伯峻注引全祖望《经史问答》: “孟子之世,七国官制尤草草。大抵三卿者,指上卿、亚卿、下卿而言。乐毅初入燕乃亚卿,是其证也。或曰,一卿是相,一卿是将,其一为客卿,而上下本无定员,亦通。”汉魏南北朝指诸侯王国三卿,即郎中令、中尉、大农。也指太子三卿,即家令、率更令、仆。或指太后三卿,即卫尉、少府、太仆。北魏孝文帝定百官,又以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为三卿。


指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大国三卿,皆命于天子。”疏:“夏之大国谓公与侯也,殷周大国并公也。崔氏云:三卿者,依周制而言,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,立司马兼宗伯之事,立司空兼司寇之事,故《春秋左传》云,季孙为司徒,叔孙为司马,孟孙为司空,此是三卿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固山伯喀达喇喇昂邦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都统”。详“都统”①。

  • 公主舍人

    (1)官名。汉代公主的属官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》有“平阳公主舍人周长孺”,颜师古注:“舍人,家人也,主家事者也。”(2)杂任职名,唐置,属公主邑司,员额二人,佐家令埋公主家事。

  • 奉冕大夫

    官名。即尚衣奉御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尚衣奉御。参见“尚衣奉御”。官名。唐置,见“奉冕局”。

  • 资政院协理

    官名。清末资政院高级筹办官员,正二品。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(1909)置。四人,特简。掌协理资政院开办事务。

  • 正六品土官

    文职土官名。清制,置于贵州省一人,广西省二人,均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。

  • 海关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海关行政长官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始设海税监督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)后,凡通商口岸设海关,并设海关道管理,亦称海关监督。掌水陆通商货税之职。分专设监督与关道分理。隶南、北洋大臣或本省

  • 永巷长

    宦官名。东汉王国置,掌宫中婢使。秩比四百石。官名,汉诸王国置此官,掌宫中婢使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护东羌校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掌居于秦、雍、梁等州羌族的事务,领兵。邓艾以安西将军领此职。西晋称“东羌校尉”,职掌同。见《三国志·邓艾传》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居于雍、秦、梁等州的羌族事务,有屯兵,属下有东羌督、猎将

  • 上都利贞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设于成宗元贞元年(1295),掌饮膳好事金银,隶宣政院。置提领、副使各一员,秩从七品。官署名。元置,属宣政院,秩从七品。掌饮膳好事金银诸物。置提领、副使各一人。

  • 巡抚

    官名。①宋朝巡视安抚地方之特遣官员。宋制,地方诸州遇有灾伤,则遣廉访民瘼之官员,有巡抚大使、副大使、安抚使、副使等,其官卑者不加使名,只称巡抚。以其职责为巡视安抚,故名。为临时性设置,事毕则解。② 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