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潭山

龙潭山

①亦名尼什哈山。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郊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尼什哈山“一名龙潭山。曰尼什哈山者,国语谓小鱼也,山之东北有河出小鱼,山因以名”。海拔388.3米。上有高句丽古城遗址、龙潭、龙凤寺、牌坊等古迹。为吉林城著名游览胜地。今辟为龙潭山公园。

②即今吉林省吉林市东龙潭区龙潭街道办事处。吉舒铁路在此与吉海铁路相联。

③在今安徽宣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龙潭山“在县西北百里。下有龙潭, 山谷深邃,与文脊山相连亘,宣、旌错界处也”。

④在今广东从化市西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龙潭山“下有龙湫,绕出三、四里许,皆石涧清流,分流至县后,溉田数百顷”。


(1)山名。(1)在辽宁省瓦房店市东北。古称得利山,元末筑山城为得利嬴城,明洪武年间置辽东卫治此。清乾隆时在城内龙潭侧建龙潭寺后改称今名。山体由石英岩组成。最高峰海拔555米。山间多灌木。山麓有玉竹、人参等中药材。南麓为苹果园。“龙潭灵异”为复县(今瓦房店市)八景之一。(2)在吉林省吉林市区东郊、松花江东岸。山体由花岗岩构成,最高点海拔388米。山上有高句丽古军事城堡遗址,周长 2396 米,残存城墙最高处逾10米。林木茂密。今辟为公园。(2)区片名。在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南部。属龙潭山乡。泛指龙潭山一带。龙潭山古城遗址,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今辟为风景旅游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肯副都统

    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置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县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海伦、青冈、拜泉等县地。三十一年 (1905)裁。

  • 仁里村

    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北仁里。1948年五莲县人民政府迁驻于此。

  • 渭干河

    据 《新疆图志》 卷70: 渭干河有二源:西源木扎拉提河自新疆温宿县东北,东南流至拜城县东南与东源克孜勒河会,称渭干河; 东流经库车、沙雅,入轮台县境分为渭干北河、渭干南河。南河东南流至尉犁县南入塔里

  • 莱芜山

    在今广东澄海市东南莱芜半岛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莱芜山“在澄海县东南海中。有大小二山。小莱芜在县东南十里。一名留子山; 大莱芜在县东南二十里,一名双髻山”。

  • 鸿山关

    即倒马关。又名常山关、鸿上关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乡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滱水又东流历鸿山,世谓是处为鸿头,疑即 《晋书地道记》 所谓鸿上关。” 又 《寰宇记》 卷62唐县 “鸿山关” 引

  • 广梁郡

    南朝梁绍泰元年(555)置,治所在石封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陈永定二年(558)改为陈留郡。《陈书·陈详传》:“高祖东征杜龛,详别下安吉、原乡、故鄣三县。龛平,以功授散骑侍郎、假节、雄信将军、青州刺史,

  • 中路右翼后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右翼后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加尔嘎郎特一带。

  • ��茅

    古邑名。又作茅。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。

  • 热正寺

    即今西藏林周县东北热振寺。北宋嘉祐元年 (1056) 由喇嘛教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创建。为噶当派首寺。“热正” 藏语意为翘角。15世纪初,格鲁派 (黄教) 创立后,改宗格鲁派,属色拉寺结巴扎仓。该寺的热

  • 羊山寨

   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一百里羊山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即墨县:走马岭寨“在县东北九十里。又东北十里有羊山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