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潭

龙潭

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潞安府长治县:龙潭“在府西三十里。亦名金龙池。渊深不可测,亦流入于漳水”。

②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郊龙潭山。民国魏声龢《鸡林旧闻录》:“龙潭在山顶,终年不涸,下有泉脉通松花江。”

③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龙潭镇。《明史·恭闵帝纪》:建文四年(1402),“燕兵至龙潭”。即此。

④即今安徽凤台县东二里许的黑龙潭。北宋苏轼有《寿春李定卿出饯城东龙潭》诗。为凤台八景之一。

⑤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龙潭“近大騩山麓,有数源流注潭口,两岸皆石,水流倒击,岩窍飞瀑如雷。潭侧峰峦峭拔。其水莹净,色如琉璃”。

⑥又名九龙潭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嵩山顶东。唐李白《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》诗:“鬼谷上窈窕,龙潭下奔淙。”

⑦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南四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东莞县:龙潭,“《志》云:深溪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,有瀑水飞流,又十里而汇为龙潭,其水西北出,居民引以灌溉”。

⑧在今广东阳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龙潭“在县西五十里。即官山之东,下流入海”。

⑨在今四川万源市东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3太平县:“《纪胜》云:太平东七里有龙潭,群峰环拱,凡七十二浦会合,凡四十八渚而汇为潭,广逾百亩,其深巨测,实惟龙湫。”《清一统志·太平厅》:龙潭“在厅东七十里”。

⑩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平茶洞长官司:龙潭在“司治西。两旁山崖陡峻,潭中水深莫测”。

(11)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龙潭镇。旧属酉阳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(12)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丽江军民府:龙潭“在府西南十里。阔数十亩。深不可测”。

(13)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龙潭“在平利县西南三十里。潭阔四丈,其深莫测,为岁旱祷雨之所”。


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思茅市翠云区西部。龙潭彝族傣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80。以村北有水潭得名。产稻、玉米、花生。有集市。公路南接思澜公路。通程控电话。(2)在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南部。龙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80。因村旁有泉水,俗称龙潭,故名。产玉米、稻、小麦、核桃、柿子、木耳、香蕈、鸡等。有综合加工厂。有集市。有公路北接昆畹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错凿城

    北宋筑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。

  • 山北村

    在今河北易县东北。1916年山北村村民为反对袁世凯清丈土地和加捐加税政策,组成山北社。

  • 石岘

    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南石岘乡。清置石岘汛。严如熤《苗疆道路考》 9:“由松桃南渡河……至石岘。此内生苗极悍,常结队于十里坡、龙头营等处伏草,商贾往来至此常有戒心。”

  • 吉林府

    清光绪八年(1882)升吉林厅置,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吉林乌拉(今吉林省吉林市)。辖今吉林省吉林、长春、四平、白山、永吉、伊通、蛟河、敦化等市县地。后辖境缩小。1913年降为县。清光绪七年(1881年)

  • 鸭大铁路

    从今吉林通化市东鸭园至大栗子。长114公里。日伪于1938—1940年修筑。

  • 碣石

    ①山名。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仙台山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夹右碣石入于河。” 秦始皇、汉武帝皆曾东巡至此登临观海。东汉建安十二年(207) 曹操用兵乌桓过此,作 《观沧海》 诗: 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”

  • 阿昔江

    即今云南腾冲、盈江县境之槟榔江。元代称阿昔江。《元书·寰宇志》:“镇西路, 蛮曰干额,有阿昔江自腾冲来,下流合阿禾江,南至缅入海。”

  • 谷阳县

    东晋咸康三年(337)改苦县置,属陈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。北魏属陈留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亳州。大业初属谯郡。唐属亳州,乾封元年(666)改为真源县。

  • 秋满洞

    在今贵州石阡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石阡府: 秋满洞 “在石阡司治南。成化中,郡守余志《记略》 曰: 府南梭砦隔岸有山,高峻凌空,下有秋满洞,洞门开敞,洞后穿过塘池砦,平茫溪石泉长流,资以灌田。

  • 孟津河

    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河,为叶尔羌河支流。北魏杨衒之 《洛阳伽兰记》 卷5引 《宋云行纪》: 汉盘陀国 “城东有孟津河,东北流向沙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