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泥河
即今吉林敦化市西北黄泥河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 敦化县图: 西北有黄泥河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吉敦铁路有黄泥河站。
南盘江支流。在贵州省西南部和云南省东部边境。因河中含沙多,水呈黄色,故名。源于云南省乌蒙山东麓,流经富源县入贵州省兴义市,沿滇、黔边境流,于兴义市三江口注入南盘江。长221千米,流域面积9206平方千米。支流有大干河、罗平河、新桥河等。河床自然落差1338米,水力资源丰富。建有大型水库及鲁布革等水电站。
即今吉林敦化市西北黄泥河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 敦化县图: 西北有黄泥河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吉敦铁路有黄泥河站。
南盘江支流。在贵州省西南部和云南省东部边境。因河中含沙多,水呈黄色,故名。源于云南省乌蒙山东麓,流经富源县入贵州省兴义市,沿滇、黔边境流,于兴义市三江口注入南盘江。长221千米,流域面积9206平方千米。支流有大干河、罗平河、新桥河等。河床自然落差1338米,水力资源丰富。建有大型水库及鲁布革等水电站。
①源出今河南宝丰县东南,经平顶山市、叶县,至襄城县界入北汝河。《周礼·职方氏》: 荆州“其浸颍、湛”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六年 (前557),“楚公子格及晋师战于湛坂”。杜注: “襄城昆阳县北有湛水,东
即今江西新干县东南城上乡。南宋绍兴中于此置杯山巡司,寻废。明、清复置巡司于此。
①即今江苏东海县西马陵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“马岭山在州西五十里,接山东沂州接界。”②亦作马领山。在今河南新密市南。《水经·洧水注》:“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。水出山下,亦言出颍川阳城山,山在
北宋天圣二年 (1024) 西夏筑,在今宁夏惠农县东南十一里省嵬村。清戴锡章 《西夏纪》 卷5: 天圣二年 “春二月,德明作省嵬城于定州。定州省嵬山,在怀远西北百余里,土地膏腴,间为蕃族樵牧地。德明于
在今广西田林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利州:阪丽水在“州(故治在今利周瑶族乡)北二里。……乱石嵯岈,难通舟楫”。
即泰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古以为诸山所宗,故称 “岱宗”。《尚书· 舜典》 说: 帝舜“东巡狩,至于岱宗”。《史记· 五帝本纪》 说,黄帝曾登 “岱宗”。即此。《封禅书》: “岱宗,泰山也。”即泰山。
在今湖南双牌县南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6永州零陵县: “雷石戍本是雷石镇,唐神龙年中改为戍。在州南一百二十里……御史赵履温置此镇,以押泷口,兼断水陆奸虞。四阜峻岭,东临潇水,有奇石激浪,腾波汹涌,
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东北。《晋书·姚弋仲载记》: 十六国后赵青龙元年 (350),“冉闵之乱,弋仲率众讨闵,次于混桥”。一说即故邺城东五里之石桥,桥跨漳水,长十余丈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故邺县城东
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单于大都护府金河县:“有云迦关,后废。大和四年复置。”时李泳为振武节度, 以兵千人戍守。开成五年(840), 回鹘溃乱,侵逼西城,诏振武节度使刘沔屯云迦关
①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阳安县 (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市及金堂县部分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②东魏兴和中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东多城 (今山西孝义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