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州

青州

①古 “九州” 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海、岱惟青州。” 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正东曰青州。” 海指渤海,岱即今山东泰山。古青州即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山东省北部地区。

②西汉武帝置,为 “十三刺史部” 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德州市、齐河县以东,马颊河以南,济南、临朐、安丘、高密、莱阳、栖霞、乳山等市县以北、以东和河北吴桥县地。东汉治所在临菑县 (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)。十六国时,刘聪部将曹嶷为青州刺史,乃移治广固城 (今山东青州市西北)。后为后赵、前燕、前秦所有。南燕慕容德都个固城,置青州于东莱掖城 (今山东莱州市)。东晋移治东阳城 (北齐置益都县,今青州市)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北海郡。唐复为青州。天宝初改为北海郡,乾元初复为青州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、青州、临朐、广饶、博兴、寿光、昌乐、潍县、昌邑等市县地。金改为益都府。

③东晋咸和中侨置青州于广陵县 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南朝宋初并入南兖州。

④南朝宋泰始中与冀州合侨置于郁洲 (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)。梁侯景乱后地入东魏,改置海州。

⑤南朝梁太清二年 (548) 置,治所在齐通郡齐通县 (今四川眉山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2眉州: “青州,取汉青衣县为名也。” 另一说 《寰宇记》 卷74眉州: “青州,义取青城山为称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、丹棱、青神等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眉州。

⑥后燕置,治所在历城县 (今山东济南市)。后侨治新城 (今辽宁凌源市境)。《十六国疆域志》 卷12: “ 《后燕录》: 太元十二年,垂建兴二年,燕人进军历城,青、兖、徐州郡县壁垒多降。垂以慕容绍为青州刺史,镇历城。”

⑦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。后废。


(1)古“九州”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海、岱惟青州。”《周礼·职方》:“正东曰青州。”海指渤海,岱即泰山。(2)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德州市、平原县、高唐县以东,河北省吴桥县及山东省马颊河以南,济南、安邑、高密、莱阳、栖霞、乳山等市以北地。东汉治临菑(今淄博市临淄北)。魏、晋西北部略有缩小,而南部则扩展至今山东省日照市、莒县等地。十六国时,汉刘聪部将曹嶷为青州刺史,以临淄城大难守,移治广固城(今山东青州市西北)。后为后赵、前燕、前秦所有。慕容德都广固城,而于东莱城(今山东莱州市)置青州。东晋刘裕灭南燕,毁广固城,改筑东阳城(北齐移益都县治此,今山东青州市)置北青州。后复为青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北海郡。唐武德初复为青州,辖境缩小,相当今山东省潍坊、青州、昌邑、寿光等市和博兴、广饶、临朐、昌乐等县地。天宝至乾元间曾一度改为北海郡。金改为益都府。(3)东晋咸和中侨置于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)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年)并入南兖州。(4)南朝宋泰始六年(470年)与冀州合侨置于郁洲(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)上,梁侯景之乱后地入东魏,改置海州。(5)南朝梁置,治今四川省眉山市境内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为眉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洞山

    ①在今江苏江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浦县:龙洞山在“县西二十五里。西接天井山,东连西华山及马鞍山”。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龙洞山“在含山县西南五十里。有诗酬唱”。《方

  • 玉楼店

    即今山东茌平县东北二十里望鲁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茌平县:玉楼店“相传鲁仲连所居。亦名鲁连村”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6称:“今为望鲁店。”

  • 九公山

    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开化县有九公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29六安县:“九公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。山有九石柱,似人形,人号为九公山。”

  • 芹河

    在今陕西榆林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一》:芹河“源出边外,有湖随山势曲折,两岸芹藻缤纷,故名。东南流入边,又东南入西河”。

  • 金炽山

    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北三十里丰山之西。唐宪宗景陵在此。

  • 摸落县

    南朝梁、陈间置,属南合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境。隋大业初废入海康县。

  • 郑母村

   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南郑母镇。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益临县治此。

  • 药 (藥) 径 (逕)

    亦作乐径。在今广东鹤山市东北沙坪河北岸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陶洪寨

    一作桃江。在今贵州仁怀县境。《明史·吴广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征播州,“广屯二郎坝,大行招徕,贼骁将郭通绪迎战,将士袭走之。陶洪、安村、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”。又作桃红寨。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

  • 净阳镇

    金置,属乐平县。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四十五里静阳村。明改静阳镇。